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陶渊明的“静”“恨”人生与美学范式的生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陶渊明生性好静,存乎乱世,不免有恨,这种静、恨交织的人生,对他的生活和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身处乱世的陶渊明静中有余闲,既能享读书之雅、之乐,又能达创作之精、之深。热闹激昂与安定沉静,如水火交融,构成了他诗文创作的独特与深邃。陶渊明之静、恨人生,达乎儒家,出入老庄,其诗文笔下的静谧之美,开启后世中国画的诸多意境。
作者
钟书林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天中学刊》
2014年第1期62-66,共5页
Journal of Tianzhong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3FW008)
关键词
陶渊明
静
恨
美学范式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61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王叔岷.陶渊明诗笺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
沈德潜.古诗源[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
罗大经.鹤林玉露[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
张玉毂.古诗赏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75.
5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M].李金松,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6
吴菘.论陶[G]//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7
刘履.选诗补注[G]//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8
黄文焕.陶诗析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Z].济南:齐鲁书社,1997.
9
吴瞻泰.陶诗汇注[G]//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史教研室.陶渊明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
10
一海知义.陶渊明·陆放翁·河上肇[M].北京.中华书局,2008.172,2.
共引文献
261
1
陈科华.
中道生活:在应然生活与可能生活之间[J]
.河北学刊,2004,24(6):46-49.
被引量:1
2
王成.
传统勇毅思想与当代道德建设论要[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3-66.
3
王成.
传统明智思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64-67.
4
张有德,宋晓平.
儒家学习观与数学学习[J]
.数学教育学报,2005,14(2):34-36.
被引量:6
5
吴承学.
“八脚词”与宋代文章学[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28-31.
被引量:1
6
刘京菊,鲍增军.
社稷为重,亲民为先——论杨时的社会政治思想[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0(4):10-13.
被引量:3
7
张晓婧.
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一种社会学视角[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7(4):73-76.
被引量:1
8
曾红宇.
制定法与判例法之社会适应性比较[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98-101.
被引量:3
9
蔡方鹿.
朱熹理学与经学[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2):14-19.
被引量:6
10
李永.
敦煌变文所反映唐五代新兴语法格式的动态考察[J]
.齐鲁学刊,2006(3):85-88.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芳民.
论李白对佛教的接受及其文学表现[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3):113-125.
被引量:5
2
王兆鹏.
状飞动之趣 传山水之神——我国古典山水诗词中的“动态美”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2(4):79-87.
被引量:1
3
宋绪连.
李白低首谢宣城[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1(1):78-83.
被引量:1
4
贺秀明.
论李白山水诗的飞动特征及其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9(4):117-122.
被引量:1
5
笕久美子,王辉斌.
李白年谱[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8(2):19-24.
被引量:7
6
余恕诚.
李白与长江[J]
.文学评论,2002(1):18-28.
被引量:25
7
刘晓光.
惊鸿一瞥过,岂余泥上爪──说李白诗中的“飞动”[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13(2):27-29.
被引量:1
8
赵丽梅.
李白的诗与道家思想[J]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被引量:2
9
张春丽.
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解[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1(1):121-122.
被引量:2
10
卢忠仁.
论“静”及静之美[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12):13-1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任志宏.
“太白秋声静坐中”——论李白山水诗的静谧之美[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23(6):99-104.
1
章继光.
从韩愈的诗评看其诗学观[J]
.学术研究,2004(4):144-146.
被引量:1
2
张未民.
想起一些与“生活”有关的短语和诗句[J]
.文艺争鸣,2010(3):1-3.
被引量:11
3
王金艳.
主体间性:理解“建构主义”文学性的一种方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60-61.
4
宇向.
宇向的诗[J]
.诗歌月刊,2014,0(12):4-13.
5
柯继红.
一种新的美学范式:李贺诗歌的“审丑”艺术[J]
.唐山学院学报,2012,25(1):52-54.
6
任朝瑞.
论李商隐诗歌的美学特征[J]
.青年文学家,2014,0(4X):29-29.
7
闫秀平.
论《世说新语》与《红楼梦》的人物塑造[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95-98.
被引量:1
8
李子广.
《诗经》抒情艺术的审美特征[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6(3):90-97.
9
颜廷军.
冯梦龙小说理论管窥[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2):95-96.
被引量:1
10
齐亮.
从《念奴娇·赤壁怀古》看苏轼的人生态度与美学范式[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30(10):33-34.
被引量:6
天中学刊
2014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