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上溯《内经》典籍,下寻历代著述,源流一体,颇为重视治胃痛。胃脘痛是指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胰腺炎等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临床上导致胃脘痛的原因很多,从中医角度讲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因饮食不节所致。当暴饮暴食,恣食生冷,过食肥甘,损伤脾胃,尤其使胃气不调,失于和降,气血瘀滞,则引发胃脘痛。一因情志所伤,多由患者忧思郁怒,肝郁气滞,横犯胃气,胃气不利,气滞作痛,正如《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在上述致病因素作用下,病久不愈,多致病情变化,病机转化,如肝郁胃滞,郁久化热,灼伤胃阴,出现胃阴不足之证,或者肝郁气滞,胃络瘀阻,导致血瘀气滞之证。
出处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第11期121-122,共2页
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