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1年第3期46-47,共2页
Chines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6
1 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0,0(9):7-10. 被引量:1
2 曹世功.三重人才看“三星”[N].经济日报,2003—7—26(8).
3 David Garlan. Making formal methods education effective for professional software engineers [ J ] .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1995, 37 (6): 261-268.
4 田野.日本急需软件人才及软件产品[J]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1,16(6):50-51. 被引量:1
5 兰 军.论印度IT业发展的教育背景[J] .开放教育研究,2002,8(3):51-52. 被引量:4
6 徐国庆.职业教育定位: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J] .职教论坛,2002,18(24):62-63.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15
1 冯建业.中印IT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4):51-54. 被引量:1
2 周激流,汪令江,邱果,屈陆.成都软件产业人才有效供给的实践探索[J]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242-246. 被引量:2
3 李联明,陈云棠.政府支持 大学搭台 企业加盟——从加州大学校企合作解读美国官、学、产研发创新机制[J] .高等理科教育,2009(1):51-54. 被引量:4
4 蔡明山,周长安.印度高校IT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5):110-114.
5 安俊秀,李超,陈高云.基于CDIO理念与HEM-SE模式课程体系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09(24):48-51. 被引量:3
6 杨立军.国外信息人才培养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10(3):15-17. 被引量:2
7 韦迎春,余平,文俊浩.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1(8):12-15. 被引量:4
8 金彩琴,汪万紫,裘国永,蒙根胡依格.国内若干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比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49-150. 被引量:4
9 余平,刘军,杨有,韦迎春.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3,22(5):31-33. 被引量:3
10 余平,杨有,韦迎春.西南地区软件工程人才实践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3(22):58-61.
1 袁蕾.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理念的研究与借鉴[J] .中国成人教育,2007(3):126-127. 被引量:1
2 刘利,孙玉中.高职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比较研究与借鉴[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0,10(4):52-54. 被引量:1
3 张晶,张瑞,孟庆国.韩国与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与借鉴[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156-158. 被引量:16
4 李玉静,程宇.韩国行业需求导向职业高中教育的经验及反思(二)[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0):76-79.
5 张晓昭, 孙忠宝.印尼的职业教育[J] .教育与职业,1994(5):42-43. 被引量:1
6 内蒙古突泉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J]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13(1).
7 万建平.法国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J] .职业技术教育,1994,15(10):14-15.
8 施晶晖,舒焱萍.澳大利亚普通高中学徒制研究与借鉴[J] .职教论坛,2013,29(21):93-96.
9 高迎爽.法国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与质量保障体系[J] .世界教育信息,2015,28(24):22-27. 被引量:1
10 明雪峰.江西宜春地区重点职高建设出现热潮[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4,10(4):1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