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对《牡丹亭》的回应看《再生缘》的女性书写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牡丹亭》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其新颖的情节结构和充满激情的文学语言,更在于它对人物主体性、内在性的揭示。在这一点上,《再生缘》与之一脉相承,但它也从女性的视角改写了《牡丹亭》。围绕着花园意象、自画像描摹和自我追寻的历程等关目,《再生缘》展现了知识女性在父权社会遭遇的深刻困境,并在易装情节的叙写过程中,重塑女主人公的内在自我,从而体现了过程的意义。《再生缘》既深植于当时的文学文化语境中,又表现了对秩序的质疑和超越成规的复杂性。
作者 邹颖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6-183,共8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2011030044)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4

  • 1谭正璧,谭寻蒐辑.评弹通考[M].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1985.
  • 2王立.图画崇拜与画中人母题的佛经渊源及仙话意蕴[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2-79. 被引量:6
  •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4明·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5张淑香.杜丽娘在花园--一个时间的地点[A]//华玮,王瑷玲.汤显祖与牡丹亭[C].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5.
  • 6赵咏冰.带着脚镣的生命之舞——从《再生缘》看传统中国女性写作的困境[J].明清小说研究,2005(2):244-256. 被引量:8
  • 7Judith Butler, Gender Trouble :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New York and London : Routledge, 1999.
  • 8陈寅恪.寒柳堂集[M].北京:三联书店,2011.
  • 9楼宇烈.《汤显祖哲学思想初探》,《汤显祖研究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第152-173页.
  • 10邹自振.《汤照祖综论》,巴蜀书社2001年版,第185-205页.

二级参考文献123

  • 1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504-505页.
  • 2《论再生缘》,《寒柳堂集》,三联书店,2001年,105页.
  • 3清·朱彬.《礼记训纂》,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第367页.
  • 4[美]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5页.
  • 5清代昭链.《啸亭杂录·啸亭续录》卷五.
  • 6《二荷花史》.
  • 7《谪仙楼二集》.
  • 8陈义臣.《谪仙楼》.
  • 9《梦影缘》.郑澹若.
  • 10[美]约瑟芬·多诺万.《迈向妇女诗学》,转引自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共引文献70

同被引文献12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