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经济管理文摘》
2001年第11期22-23,共2页
Economy and Management Digest
同被引文献12
-
1沈绍基.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J].物流科技,2000,23(2):3-14. 被引量:27
-
2谢兴龙 马克非 李晓峰.电子商务时代物流模式探要[J].商贸经济,2002,:2-2.
-
3王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商贸经济,2002,:2-2.
-
4.来华跨国公司物流需求调查[N].中国经营报,2002-05-09.
-
5田宇.虚拟企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6):92-96. 被引量:9
-
6陈华,赵启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与配送中心[J].物流技术,2000,19(5):35-36. 被引量:9
-
7黄国雄.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J].商场现代化,2000(12):18-19. 被引量:16
-
8中国物流市场最新调查报告[J].经济管理文摘,2001(11):12-13. 被引量:9
-
9吕延昌.加入WTO与我国的物流发展[J].山东经济,2001,17(3):19-20. 被引量:12
-
10中国物流第三次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化,2001(5):21-2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9
-
1宗会明,吕瑞辉.基于企业数据的中国汽车物流网络组织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20,0(1):130-139. 被引量:5
-
2沈萍.基于效率的中小型工业企业物流服务研究[J].市场周刊,2008,21(8):130-131.
-
3李国旗,金凤君,陈娱,刘思婧.基于物流热度的中国物流业空间格局[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629-637. 被引量:39
-
4吕拉昌.关于产业整合的若干问题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27-30. 被引量:24
-
5魏婧.传统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243-244.
-
6刘娜翠,邱荣祖.我国物流现状及展望[J].物流科技,2005,28(4):1-3. 被引量:4
-
7曹小曙,彭灵灵.中国交通运输地理学近十年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6,21(3):104-109. 被引量:15
-
8韩增林,郭建科.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4):61-65. 被引量:25
-
9王成金.试论现代物流的地理学研究及发展趋势[J].人文地理,2006,21(6):22-26. 被引量:16
-
10郭建科,韩增林.试论现代物流业与港口城市空间再造——以大连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6,21(6):80-86. 被引量:19
-
1牛朝阳.物资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0(35):89-89.
-
2钟志平.试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兼谈传统物流企业的竞争弱势[J].北京商业,2001(3):54-56.
-
3张红军.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物流企业的前景和策略[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1,19(3):38-39. 被引量:1
-
4陈榕.论“物流热”的兴起[J].公路与汽运,2001(3):46-47. 被引量:1
-
5季星.物流热背后的冷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9):42-43. 被引量:2
-
6方学敏.“物流热” 中的 冷思考[J].天津经济,2002(10):18-20.
-
7水米.物流热的背后[J].东方经济,2001(6):46-48.
-
8宋旭琴,向鑫.浅谈中国应如何面对物流业的兴起[J].经济师,2004(6):264-265. 被引量:1
-
9彭仪.关于“物流热”的几点思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3):78-79. 被引量:1
-
10吕航.物流热的冷思考[J].中国水运,2003(6):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