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78-79,共2页
Journal of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二级参考文献5
-
1戚万学.活动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1999,20(6):69-76. 被引量:87
-
2俞跃卿,石学斌.伦理道德是基础生活力——德育地位与功能新探[J].浙江社会科学,1999(3):119-122. 被引量:3
-
3陈秉公,刘英莲.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殊“双主体结构”与教学规律[J].教育研究,1998,19(1):31-35. 被引量:13
-
4戚万学.关于建构中国现代道德教育理论的几点设想[J].教育研究,1997,18(12):27-31. 被引量:68
-
5张琼,马尽举.道德接受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40
-
1吴静媛.对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J].丹东师专学报,2002,24(z1):94-96. 被引量:2
-
2罗儒国.教学规律30年研究:进展、问题与前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21(2):5-8. 被引量:2
-
3张浩智.我国道德体系变迁的趋势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0,25(3):113-115.
-
4唐卫红.道德教育的情感特质及道德教育一体化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86-91. 被引量:1
-
5王勤.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之辨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0(3):21-24. 被引量:4
-
6阎世笙,马延龙.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与学生培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121-124.
-
7蔡志良.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理论月刊,2005(6):162-165. 被引量:2
-
8于世华.思想政治课学与教的生命链[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6(2):44-47.
-
9宋宏福.课堂教学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50-52. 被引量:3
-
10陆红霞,杨峰.当代道德教育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5(7):92-93. 被引量:1
-
1周晓桂.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4):125-126. 被引量:1
-
2张智昱,张志刚.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学生公寓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9,24(9):65-66. 被引量:4
-
3方复之.关于高等学校德育的几点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4):53-55.
-
4罗双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搞好“两课”教学的关键[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3(3):31-35.
-
5王贵诚.创新高等学校德育应着力构建"三个关系"[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3-4.
-
6朱纪祥,杨燕钧.四十载勤耕不辍桃李芬芳 向未来齐心协力再铸辉煌——纪念临沂师专建校40周年[J].临沂师专学报,1998,32(5):9-11.
-
7黄君蜀.切实抓好社会转型期的高校德育工作[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37-40.
-
8许庆祝.在学生公寓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冶金教育,2006,11(3):58-60.
-
9赵华明,王维,邢学武,张春敏,尚凡晶,陈钢钢,郜原,张林明,郭建锴,陈显久.大学生德育素质的自我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0):82-83.
-
10张卫平.网络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110-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