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蜀汉秀才孝廉察举考略
被引量:
3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Assessing System(察举)for xiucai(秀才)and xiaolian(孝廉)in the Kingdom of Shu Ha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蜀汉时期秀才孝廉的具体实例的考证,认为蜀汉时期秀才考廉察举制度一直在实行,并表现出与曹魏和孙吴的异同。文章还对蜀汉“特重察举”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
罗新本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学院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0-122,共3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蜀汉时期
秀才孝廉
九品中正制
孝廉察举制度
选官制度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11
1
后汉书·丁鸿传[A].后汉书[M].
2
续汉书·百官志[M].注引汉官目录[A].续汉书[M].
3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M].三国志[M].
4
华阳国志·后贤志·司马胜之传[A].华阳国志[M].
5
罗新本.
两晋南朝的秀才、孝廉察举[J]
.历史研究,1987(3):116-123.
被引量:8
6
后汉书·左雄传[A].后汉书[M].
7
三国志·华歆传[A].三国志[M].
8
抱朴子·审举[A].抱朴子[M].
9
唐长孺.九品中正制度试释[A]..魏晋南北朝史论丛[C].上海:三联书店,1955..
10
东汉会要·选举上[A].东汉会要[M].
共引文献
12
1
胡克森.
九品中正制度再评价[J]
.贵州社会科学,2005(1):128-132.
被引量:5
2
周洪宇,申国昌.
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
.教育研究,2006,27(4):43-48.
被引量:21
3
崔德全.
论沈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10):109-111.
4
海松梅.
科举配额制和高考分省计划:形成原因和分配依据比较[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1):149-152.
被引量:3
5
张旭华.
“州郡皆置中正”与“晋宣帝加置大中正”辨正[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5(5):156-159.
被引量:1
6
杨恩玉.
萧梁经学生策试制度考辨[J]
.东岳论丛,2014,35(9):53-59.
被引量:1
7
张碧波.
汉唐郡望观念与渤海大氏——渤海大氏三考[J]
.学习与探索,2002(1):131-136.
被引量:6
8
丁爱博,毕云.
早期中古建康地区秀才考试的发展及其贡献[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32(1):9-12.
9
熊湘.
儒者视阈下的“文人”及其批评理念的演进——以唐宋为中心[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4):89-95.
10
张旭华.
魏晋南北朝辟召制度述略[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3(2):44-50.
同被引文献
74
1
符丽平.
汉末三国时期益州思想观念透视——兼论刘璋、刘禅选择投降的原因[J]
.作家,2012(12):167-168.
被引量:1
2
胡克森.
论中国古代正统观的演变与中华民族融合之关系[J]
.史学理论研究,1999(4):50-59.
被引量:24
3
冯君实.
关羽、“关圣”及其艺术形象[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109-116.
被引量:3
4
马承源.
何尊铭文初释[J]
.文物,1976(1):64-65.
被引量:75
5
吴金华.
《汉语大词典》书证商榷[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109-114.
被引量:4
6
李星,刘昌安.
莫将成败论三分──三国正统与历史文化传统辨[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1):44-49.
被引量:1
7
罗开玉.
蜀汉职官制度研究[J]
.四川文物,2004(5):6-17.
被引量:11
8
段渝.
三国蜀汉学术考[J]
.天府新论,2005(1):113-118.
被引量:6
9
罗开玉.
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初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9.
被引量:7
10
安剑华.
蜀汉钱币探微——以武侯祠馆藏蜀汉钱币为例[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5-7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房波,邹玉菊,向秋梅.
杨戏《季汉辅臣赞》浅析[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6):47-50.
被引量:1
2
王瑰.
“中原正统”与“刘氏正统”——蜀汉为正统进行的北伐和北伐对正统观的影响[J]
.史学月刊,2013(10):37-45.
被引量:9
3
瞿正瀛.
蜀汉研究综述[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5,36(1):13-20.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刘浩波.
试论诸葛亮北伐的原因[J]
.西部教育研究(内江),2015,15(4):98-104.
2
熊锐.
尊魏,恋蜀,远吴:刘咸炘对《三国志》三国亲疏书写的认知[J]
.史学史研究,2018(1):67-76.
被引量:1
3
乔新娥.
诸葛亮政治思想中的正统观与治理观探究[J]
.临沂大学学报,2019,41(4):10-17.
4
曾彥,郝虹.
三国时期正统观的全面登场及其影响[J]
.大连大学学报,2021,42(2):54-59.
被引量:1
5
邹国力.
论汉代国家正统性之构建历程[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37(11):49-56.
6
苑鑫,谭淑敏.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南中经略与蜀汉政权存续关系探究[J]
.天中学刊,2023,38(1):133-141.
7
胡兴东,胡昊.
中国古代“大一统”理念演进史的学术考察[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23,42(1):89-99.
8
王志强.
蜀汉正统视域下的诸葛亮七擒孟获[J]
.文史杂志,2023(5):52-56.
被引量:1
9
李浩搏.
《世说敬胤注》所见东晋建国佚史考[J]
.史学史研究,2023(4):13-24.
10
胡佳林.
诸葛亮成才原因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7,0(10X):76-77.
1
马颖军.
汉朝的察举制度[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6):284-286.
被引量:1
2
裘士京,张翅.
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5):597-601.
被引量:5
3
卢开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孝廉考试[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49(5):33-36.
被引量:1
4
唐书文.
汉代的察举选官制度[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8(2):75-77.
被引量:1
5
罗文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伟大意义[J]
.紫光阁,2013(4):23-25.
6
宋志臣.
论《三国演义》中的智囊系统[J]
.理论探讨,1987(4):40-45.
7
罗开玉,谢辉.
诸葛亮与蜀汉廉政建设初论[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10.
被引量:2
8
毕明英.
浅论汉代察举制度[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0):219-221.
被引量:1
9
隋然.
孽缘[J]
.岁月(原创),2014(5):41-44.
10
尹炜杰.
论诸葛亮法治思想与蜀汉法制之不足[J]
.法制与经济,2016,25(3):67-69.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