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遗传相关分析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育种者经常需要对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 ,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是对数量性状进行选择的重要参数。本文总结了遗传相关和选择指数在大豆育种方面上的应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作者
赵剑峰
机构地区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大豆通报》
2001年第3期26-27,共2页
Soybean Bulletin
关键词
大豆
遗传相关
选择指数
分类号
S565.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91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89
参考文献
9
1
马育华 等.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表型相关、遗传相关、选择指数及其育种意义[J].作物学报,1979,5(4):1-10.
2
梁镇林,梁颖.
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及选择[J]
.大豆科学,1997,16(1):54-59.
被引量:15
3
年海,王金陵,杨庆凯,刘忠堂,王大秋,刘国范.
大豆脂肪酸与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
.大豆科学,1996,15(3):213-221.
被引量:26
4
王金陵.大豆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传递规律与大豆的杂交育种[J].中国农业科学,1962,(12):1-5.
5
孟庆喜 等.不同生态条件对大豆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J].东北农学院学报,1981,3:15-21.
6
Caldwell,B.E.,and Weber C.R. ,General,average, and specific selection ingies for yield in F4 and F5 soybean populations, Crop Sci,5:223 ~ 226.
7
Caldwell, B. E., Weber C. R., et al, 1966, Selection value of phenotypic attributes in soybeans, Crop Sci ,6:249~ 251.
8
Johnson, H. W., Robinson H. F., et al, 1955, Genotypic and phenotypic corellati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in selection, Agron.J,47:477 ~ 483.
9
Byth, D. E., Caldwell, B. E., et al, 1969,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index selection in soybeans, Glycine max L. ( Merill ),Crop Sci,9: 702 ~ 705.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李莹.
山西省大豆品种生态分析——Ⅲ 栽培大豆化学成分的组成与地理分布[J]
.大豆科学,1990,9(4):323-331.
被引量:5
2
尹田夫.大豆油脂脂肪酸改良与生化育种策略[J]大豆科学,1988(01).
3
徐豹,胡传璞,庄炳昌,张明,路琴华.中国大豆生产品种蛋白脂肪及其组成的分析[J]中国油料,1988(01).
4
李永忠.大豆脂肪酸及其组成成分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大豆科学,1987(03).
5
庄无忌,韩华琼,谢发明,张乔,李福山,舒世珍,常汝镇.栽培、野生、半野生大豆脂肪酸组成的初步分析研究[J]大豆科学,1984(03).
6
胡明祥,梁歧,孟祥勋.
我国大豆品种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1986,38(1):12-17.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41
1
徐杰,胡国华,张大勇.
大豆种子脂肪酸组分的研究进展[J]
.大豆科学,2005,24(1):61-66.
被引量:20
2
秦智伟,周秀艳,刘宏宇,怀凤涛,焦光纯.
东北大豆物理性状的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133-135.
3
陈学珍,谢皓,郑晓宇,李婷婷,白宝良,于同泉,路苹.
菜用大豆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评价与相关性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1):23-26.
被引量:16
4
胡超越,王振民.
大豆油脂脂肪酸含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J]
.大豆科学,2006,25(1):18-22.
被引量:7
5
孙恩玉,刘金刚,赵洪阁.
大豆品种的稳定性分析[J]
.辽宁农业科学,2007(3):25-27.
被引量:5
6
裴占江,李淑芹,佟玉新,许景钢.
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299-303.
被引量:13
7
苗保河,刘波,李向东,余松烈,董庆裕,王凤娟,李凤兰,汪胜军.
波浪冠层群体微生态环境对高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12):230-236.
被引量:4
8
郑洪兵,刘武仁,郑金玉,罗洋,李伟堂,徐克章,陆静梅.
大豆在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演化的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学,2008,33(2):13-16.
被引量:8
9
史宏,任小俊,马俊奎,王勇,赵晶云,刘学义.
大豆重组自交系Jinf F_(10)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分析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8,23(3):176-180.
被引量:5
10
李文滨,郑宇宏,韩英鹏.
大豆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大豆科学,2008,27(5):740-745.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91
1
赵银月,耿智德,保丽萍,王铁军.
云南省大豆地方品种资源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S1):120-122.
被引量:34
2
陈学珍,谢 皓,李 欣,杨建宇,韩天富,白宝良.
夏播大豆生育期结构对农艺性状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04,19(3):26-30.
被引量:10
3
王春娜,宫伟光.
盐碱地改良的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2004,17(5):38-41.
被引量:71
4
张玉先,张瑞朋.
主成分分析在大豆产量与相关性状中的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04,8(3):107-109.
被引量:14
5
范秀凤,吕小明,陈莉莉,武天龙.
菜用大豆荚皮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J]
.大豆科学,2004,23(4):264-267.
被引量:9
6
常鸿杰,杨宛玉,李金梁,余从文.
夏大豆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
.大豆通报,2005(1):6-7.
被引量:20
7
刘金刚,曹永强,孙恩玉,孙滨.
大豆品种产量与有关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杂粮作物,2005,25(1):27-29.
被引量:7
8
常汝镇,陈一舞,邵桂花,万超文.
盐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的影响[J]
.大豆科学,1994,13(2):101-105.
被引量:46
9
卢增辉,常从云,戴蜀珏,赵长军,郭顶新.
夏大豆产量与蛋白质的相关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1994,23(12):2-4.
被引量:2
10
刘金刚,孙恩玉,曹永强,刘艳辉,刘凤丽.
大豆主要生育性状与产量间的关系分析[J]
.杂粮作物,2005,25(2):81-8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3
1
陈学珍,谢皓,郑晓宇,李婷婷,白宝良,于同泉,路苹.
菜用大豆的农艺及品质性状评价与相关性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5,20(1):23-26.
被引量:16
2
张富厚,郑跃进,侯典云,韦淑亚.
大豆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32-3633.
被引量:10
3
李明松,吕美琴,林荣辉.
春大豆新品种(系)比较试验的遗传多元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41-142.
被引量:5
4
肖鑫辉,李向华,刘洋,王克晶.
高盐碱环境下野生大豆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J]
.大豆科学,2009,28(4):616-622.
被引量:13
5
汪宝卿,张礼凤,慈敦伟,李伟,徐冉.
黄淮海地区夏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3):20-25.
被引量:79
6
罗瑞萍,赵志刚,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套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元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2010,51(2):26-27.
被引量:3
7
罗瑞萍,赵志刚,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数量性状关系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10-8912.
被引量:20
8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套种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主要数量性状的遗传多元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63-9465.
被引量:8
9
赵志刚,罗瑞萍,姬月梅,赵越,郝吉兵.
不同种植模式对春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37-11740.
被引量:4
10
周长军.
黑龙江省西部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9
1
李宁,章建新,麻浩,翟云龙.
新农菜豆1号密度试验初报[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4,27(4):12-15.
被引量:4
2
王芳,刘鹏,蔡妙珍,郑浩晖.
硼、锰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66-70.
被引量:10
3
翟云龙,章建新,薛丽华,李宁.
密度对超高产春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2):109-111.
被引量:21
4
杜吉到,郑殿峰.
大豆复叶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2):23-27.
被引量:6
5
静广利.
株高与小区产量及其它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06,26(3):67-68.
被引量:10
6
张富厚,郑跃进,侯典云,韦淑亚.
大豆荚粒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效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32-3633.
被引量:10
7
陈学珍,谢皓,田炜炜,白宝良,于同泉,路苹,徐晓洁.
不同产地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与相关性分析[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21(3):9-14.
被引量:19
8
戴永发,常庆涛,王全友,刘军民.
鲜食夏大豆新品种的比较[J]
.农技服务,2007,24(2):16-17.
被引量:1
9
裴占江,李淑芹,佟玉新,许景钢.
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299-303.
被引量:13
10
张正翼,龚万灼,杨文钰,马琳.
套作模式下不同大豆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J]
.大豆科学,2007,26(5):680-686.
被引量:33
1
王秀芹.
黄淮冬麦区旱肥组区域试验简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08(12):122-123.
2
高静.
地膜覆盖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6):29-30.
被引量:4
3
朱英粹.
安康市夏播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报告[J]
.陕西农业科学,2012,58(3):34-36.
被引量:2
4
岳艳玲.
影响水稻土肥力水平的主要指标筛选[J]
.标准化报道,1999,20(6):34-36.
5
金绍龄,马永泰,程志斌,朱彦博,刘杰英,王平生,张丽慧,李超,周广业,李隆.
小麦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效果研究[J]
.土壤肥料,1993(3):16-19.
被引量:7
6
吐尔逊买买提.尤尼瓦斯,田金平.
玉米“3414”肥效对照示范总结[J]
.新疆农业科技,2009(2):43-43.
被引量:4
7
王永亮.
国家荞麦品种区域试验鄂尔多斯试点试验结果[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31(3):8-9.
被引量:5
8
丁霞,柳军.
稻飞虱发生严重之年单季稻仍获丰收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46-3346.
被引量:3
9
何剑飞,陈召桂.
不同品种的大米品质评价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31-33.
被引量:22
10
彭芳,史海滨,翟进,张运河.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三水利用效果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2007,26(3):82-85.
被引量:1
大豆通报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