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双重责任的途径——浅析生态博物馆与发展旅游
被引量:15
Channel of fulfilling twofold task: ecomuseum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出处
《中国博物馆》
2001年第3期19-26,共8页
Chinese Museum
参考文献14
-
1苏东海.文博与旅游关系的演进及发展对策[J].中国博物馆,2000(4):15-19. 被引量:34
-
2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15(5):50-54. 被引量:148
-
3胡朝相.生态博物馆理论在贵州的实践[J].中国博物馆,2000(2):61-65. 被引量:14
-
4张勇.梭戛生态博物馆肩负保护与发展双重责任[J].中国博物馆,2000(2):66-68. 被引量:5
-
5徐新建.人类学眼光:旅游与中国社会──以一次旅游与人类学国际研讨会为个案的评述和分析[J].旅游学刊,2000,15(2):62-69. 被引量:36
-
6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15(1):47-52. 被引量:361
-
7燕妮.赫利曼.博物馆与旅游:文化与消费[J].中国博物馆,1999(3):24-27. 被引量:5
-
8梁太鹏.文化遗产的动态状保护与社会改造——关于贵州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9(1):2-6. 被引量:7
-
9王尔康.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J].旅游学刊,1998,13(2):13-15. 被引量:87
-
10翟辅东.论大自然探谜旅游——一项新的专项产品——以黔东南、黔南州为例[J].旅游学刊,1998,13(1):39-4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50
-
1钟海生.旅游业的两种发展观和政策导向[J].旅游学刊,1999,14(1):10-15. 被引量:34
-
2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14(2):38-42. 被引量:423
-
3张展鸿,罗左毅,李远龙.从人类学角度透视旅游业——以香港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28-32. 被引量:13
-
4张广瑞.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四)——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学刊,1998,13(5):51-53. 被引量:35
-
5吴必虎.旅游系统:对旅游活动与旅游科学的一种解释[J].旅游学刊,1998,13(1):20-24. 被引量:237
-
6田里.论民俗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人文地理,1997,12(3):20-23. 被引量:73
-
7宋兆麟.切勿把民俗庸俗化[J].民俗研究,1995(1):13-14. 被引量:15
-
8白祖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几个问题[J].民俗研究,1995(1):14-15. 被引量:10
-
9罗汉田.专项旅游必须重视民俗文化[J].民俗研究,1995(1):18-18. 被引量:4
-
10安来顺.博物馆与公众:21世纪博物馆的核心问题之一[J].中国博物馆,1997(4):17-27. 被引量:47
共引文献945
-
1董培海,李伟.地理学视角下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空间效应与机理[J].中国生态旅游,2021(5):733-750. 被引量:1
-
2田里,柯又萌.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J].社会科学家,2021,36(2):40-46. 被引量:16
-
3安奇贤.文化涵养:甘肃陇南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J].民族艺林,2021(2):77-83.
-
4澈丽木格.旅游开发对传统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以扎鲁特旗格日朝鲁苏木为例[J].旅游与摄影,2021(8):13-14.
-
5施媛媛,彭璐珞.神圣性与物质性:民俗旅游开发与现代转型中的文化冲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4):97-104. 被引量:13
-
6赵迎芳.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旅游创新发展[J].东岳论丛,2021,42(5):14-22. 被引量:39
-
7代培培.浅谈博物馆文化旅游品质提升——以常州博物馆为例[J].常州文博论丛,2019(1):75-78. 被引量:1
-
8刘阳.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理、动力与路径[J].博物馆管理,2019(1):35-42. 被引量:5
-
9牛蓓.文旅融合:产生、形式与关键[J].秦智,2022(7):70-72.
-
10张群.基于民俗节庆的旅游产品开发[J].江苏商论,2007(7):66-6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94
-
1李佳,陈怡,乔翠兰,崔鸿.国际比较视域下的科技博物馆教育活动知识图谱研究[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9,0(6):45-54. 被引量:2
-
2周海涛,杨翠霞.生态博物馆理念下辽西走廊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新堡子村为例[J].美术大观,2019(12):120-121. 被引量:5
-
3余青.生态博物馆:一种民族文化持续旅游发展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106-110. 被引量:17
-
4平锋.生态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基本原则--以贵州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3):133-137. 被引量:12
-
5张庆宁,尤小菊.试论生态博物馆本土化及其实践困境[J].理论月刊,2009(5):89-91. 被引量:16
-
6韦祖庆.馆藏文物的审美取向分析——以贺州莲塘客家生态博物馆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17-21. 被引量:2
-
7陈燕.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传统模式与生态博物馆模式比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45-48. 被引量:5
-
8苏东海.生态博物馆的思想及中国的行动[J].国际博物馆,2008(1):29-40. 被引量:28
-
9帕特里克J.波依兰,贾兰,梁.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五十年[J].四川文物,1997(4):71-73. 被引量:11
-
10康右铭.亚洲腹地的图瓦人[J].西域研究,1994(2):59-6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5
-
1刘旭玲,杨兆萍,谢婷.生态博物馆理念在民族文化旅游地开发中的应用——以喀纳斯禾木图瓦村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5,28(3):414-418. 被引量:45
-
2李永乐.世界农业遗产生态博物馆保护模式探讨——以青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为例[J].生态经济,2006,22(11):39-42. 被引量:18
-
3肖星,陈玲.基于生态博物馆的民族文化景观旅游开发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43-46. 被引量:13
-
4陈桂洪,黄远水,张雅菲.国内博物馆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2):74-79. 被引量:19
-
5朱生东,赵士德.文化生态保护区理论溯源与研究述评[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3):236-238. 被引量:3
-
6屠盈盈.抓住机遇,推进新时期博物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3):197-197. 被引量:3
-
7韦祖庆.生态博物馆社区非必然经济弱势意象——以贺州莲塘客家生态博物馆社区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8(2):17-21. 被引量:1
-
8苏琨,郝索.国内外生态博物馆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48-14351. 被引量:12
-
9袁园.谈中国民俗文化内涵与空间设计的结合与表现[J].大观周刊,2012(41):55-56.
-
10李丹,任建玲,佘俊英,谌璐琳.当代台湾博物馆观察[J].博物馆研究,2013(4):35-4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3
-
1刘阳.博物馆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机理、动力与路径[J].博物馆管理,2019(1):35-42. 被引量:5
-
2郑伟民,杨莲梅.基于海西旅游区的福建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19(4):66-70. 被引量:2
-
3侯喆.关于发展连南瑶族自治县特色村寨旅游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8):164-166. 被引量:2
-
4于婧,陈芳,章菲.农业遗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1):69-73. 被引量:1
-
5郝明勤.浅谈博物馆解说之转型[J].四川文物,2002(4):97-98. 被引量:5
-
6李欣华,杨兆萍,刘旭玲.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模式研究——以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6,29(2):301-306. 被引量:20
-
7黄耀丽,吴兆宁,郑坚强.基于区域竞争力对比的新疆旅游资源开发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6,29(3):403-410. 被引量:20
-
8王海燕,李晓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旅游产品开发初探——以新疆喀纳斯湖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8(4):89-92. 被引量:7
-
9黄万鹏,云建辉.原生态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开发与经营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630-633. 被引量:5
-
10赖斌,杨丽娟,方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生态经济,2006,22(11):99-101. 被引量:13
-
1张志成.挖掘民间档案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J].山东档案,1997,0(4):36-36.
-
2孟航宇.网上生态博物馆传播优势及建构实践[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01-204.
-
3吴锡镇.走进民族村寨——亚洲四大生态博物馆[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7):14-14.
-
4杨秀廷.古风古韵——锦屏隆里[J].理论与当代,2004(2):42-43.
-
5梁太鹤.调整文物观念 增强发展意识——谈西部大开发与贵州文物事业[J].贵州民族研究,2000,20(S1):162-168.
-
6黄文虎.新闻工作者在理论学习中的双重责任[J].视听界,1998(5):4-5.
-
7高健.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2):149-150. 被引量:1
-
8王秀勤.对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的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5):53-54.
-
9朱梓伊,冯博.试论高校图书馆有偿服务[J].青年文学家,2010,0(20):211-211.
-
10徐美灵.论民俗陈列展在民俗旅游中发挥的作用——以延边博物馆朝鲜族民俗陈列为例[J].科学中国人,2015(12Z).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