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
42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studies on regenerating ric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再生稻研究的进展 ,包括再生稻生育特性、生理生态及栽培技术 。
作者
张桂莲
屠乃美
机构地区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出处
《作物研究》
2001年第3期64-69,共6页
Crop Research
关键词
水稻
再生稻
栽培
生育特性
生理生态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222
同被引文献
439
引证文献
42
二级引证文献
319
参考文献
35
1
张洪,陈国惠,刘仕琳,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
四川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6):483-488.
被引量:10
2
刘贵兴,张明富.
再生稻喷施“九二O”增产效果初探[J]
.杂交水稻,1992(4):5-6.
被引量:4
3
王庆保,唐志华.
再生稻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1991(3):17-19.
被引量:7
4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J]
.再生稻,1994(1):10-14.
被引量:13
5
熊洪.
杂交稻蓄留再生稻的增产技术分析[J]
.杂交水稻,1996,11(5):22-24.
被引量:29
6
王贵学,黄友钦,陈国惠,张洪,刘仕琳.
湖北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17(3):202-206.
被引量:12
7
刘保国,张修清,王光明,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汕优63生长后期及其再生稻的光合产物分配规律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78-381.
被引量:22
8
张黎光,黎用朝.
插秧根数与留桩高度对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1994(2):21-22.
被引量:10
9
刘保国,王光明,张修清,万兆良,黄友钦,任昌福.
头季稻后期光合产物与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关系[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5):382-385.
被引量:35
10
马均,杨文钰,袁继超.
赤霉素在再生稻上的应用初探[J]
.耕作与栽培,1992,12(5):23-25.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马均,杨文钰,周立勇,官世崇,周绪华.
杂交中稻施用赤霉素“双增”技术[J]
.耕作与栽培,1993,13(6):45-46.
被引量:1
2
张洪,陈国惠,刘仕琳,王贵学,任昌福,黄友钦.
四川省再生稻气候生态区划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5(6):483-488.
被引量:10
3
熊洪,方文.
再生稻腋芽萌发与产量形成的生态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2):161-167.
被引量:35
4
任天举,彭山.
再生稻开花期耐低温性能的品种差异[J]
.西南农业学报,1989,2(3):27-31.
被引量:8
5
孙晓辉.
中国的再生稻研究(综述)[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4):506-517.
被引量:20
6
袁继超,孙晓辉.
留桩节位与母叶对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4(4):523-528.
被引量:18
7
孙晓辉 张国荣.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6.223-228.
8
孙晓辉,杂交水稻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6年,223页
9
孙晓辉,田彦华,任天举.促芽肥对杂交稻培育再生稻效果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1982(03).
10
张明鹏,刘振声,邱泉发,陈爱华,林丽宽.N研究再生稻光合产物分配和氮素营养吸收的生理效应[J]中国农业科学,1980(03).
共引文献
222
1
李伟,屠乃美.
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5-239.
被引量:9
2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20
3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3-107.
被引量:20
4
陈国惠,严军,王光明,杨安贵.
4PU-30对杂交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及再生芽萌发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75-77.
被引量:4
5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55-59.
被引量:12
6
江解增,黄凯丰,曹碚生,帅建华,朱庆森.
茭白不同采收方式对匍匐茎和萌芽数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2004,20(4):30-32.
被引量:2
7
胡声荣,陈贵林,石孝均,郑钦玉,朱自均,胡长青,陈贵林,张健.
川东丘陵区头季稻农艺措施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1993,6(4):26-31.
被引量:1
8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根系的影响[J]
.杂交水稻,2005,20(1):56-59.
被引量:20
9
徐富贤,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J]
.杂交水稻,1993,8(4):25-28.
被引量:26
10
易镇邪,屠乃美,王璞,陈平平.
两系杂交稻腋芽在母体与离体条件下的再生特性[J]
.作物学报,2005,31(3):330-33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39
1
倪伟,汪彬彬.
无为市粮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84-86.
被引量:5
2
时祖胜,时怡陶.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趋向[J]
.基层农技推广,2023(3):58-60.
被引量:3
3
叶世青.
赣南水稻水田湿润育秧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21(12):87-89.
被引量:3
4
文蓉,王刚,莫军.
桃江县再生稻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20(9):5-7.
被引量:5
5
郜文杰,王传永,杨阳,郭永生.
头季稻不同收获期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1(5):52-53.
被引量:1
6
罗玉水,林玉棋.
超级稻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21-122.
被引量:2
7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1
8
赵士熙,严叔平,张冬松,卓传营,廖燕俸,邓积伟.
再生稻控制稻瘿蚊机理的研究[J]
.武夷科学,2002,18(1):178-184.
被引量:3
9
姜照伟,卓传营,林文,郑景生,李义珍.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福建稻麦科技,2002,20(2):8-9.
被引量:13
10
姜照伟,林文雄,李义珍,卓传营,谢华安.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04,19(2):103-107.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42
1
叶云.
无为市再生稻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23(8):131-134.
被引量:4
2
叶云.
杂交早稻“一种双收”的意义及高产栽培技术[J]
.基层农技推广,2023(5):83-85.
被引量:2
3
阳作明,刘海隆,王玲.
光温变化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87-90.
被引量:12
4
杨东,董瑞霞,张水金,谢鸿光,涂诗航,郑家团.
再生稻生产效益与栽培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9):28-30.
被引量:21
5
秦鹏,屠乃美.
再生稻源库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4,18(S1):329-333.
被引量:5
6
刘祥臣,丰大清,乔利,张应香.
两优6326作再生稻在豫南稻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2):7-9.
被引量:8
7
刘正辉,毕俊国,江德权,林赵淼,李侠,丁艳锋.
南方季节性干旱区再生稻降水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6):25-30.
被引量:3
8
张水金,杨东,董瑞霞,黄庭旭.
尤溪县再生稻生产发展状况[J]
.福建稻麦科技,2012,30(1):81-83.
被引量:3
9
丰大清,刘祥臣,刘春增,卢兆成,王守刚,李本银.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J]
.山东农业科学,2012,44(7):41-44.
被引量:21
10
李道远,唐庚生,朱汝财,秦学毅,唐建淮.
栽培稻再生性遗传及育种技术探讨[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9):1273-127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19
1
张佳喜,吴新军,何英才,吴笛,阙兴贵,龙婵.
再生稻丰产提质增效技术示范应用[J]
.新农民,2024(6):85-87.
2
胡燕海,涂成然,艾红武,周坚,邵祖学,郑普兵.
洪湖市“稻-再-油”三熟制模式创建[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S01):43-46.
3
江敏,汪友元,刘道红,张琴,陈芳.
天门市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01):30-33.
被引量:1
4
董华林,涂军明,费震江,周黎,周鹏,曾波,郑兴飞,李珍连,徐得泽,游艾青.
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94-98.
被引量:2
5
侯玉虹,陈传永,郭志强,侯立白,张宾,赵明.
春玉米不同产量群体叶面积指数动态特征与生态因子资源量的分配特点[J]
.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135-142.
被引量:49
6
易镇邪,周文新,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再生稻源库性状与物质运转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5):509-516.
被引量:51
7
HOU Yu-hong,DONG Shu-ting,HOU Guo-feng,CHEN Chuan-yong,DONG Zhi-qiang,ZHAO Ming.
The Effect of Ecological Factors on the Indexes of Yield Property Equ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0,9(4):536-548.
被引量:5
8
马鹏里,蒲金涌,赵春雨,王位泰.
光温因子对大田冬小麦累积生物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0,21(5):1270-1276.
被引量:19
9
姚小英,蒲金涌,王位泰,姚茹辛.
近15a陇东玉米生长期辐热积动态变化及与干物质累积量关系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6):243-247.
被引量:2
10
张建福,朱永生,蔡秋华,卓传营,张上守,郑荣和,谢华安.
再生稻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11,25(1):103-106.
被引量:16
1
林树钱,高居金.
灵芝研究现状与展望[J]
.江苏食用菌,1993,14(3):24-26.
被引量:1
2
林树钱,高居金.
灵芝研究现状与展望[J]
.江苏食用菌,1993(2):24-25.
3
李集勤,屠乃美,易镇邪,王宇超,车安斌.
烟草覆盖栽培研究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9,23(5):349-354.
被引量:15
4
黎建文.
杂交早稻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3(6):23-25.
被引量:1
5
牟子平,雷红梅.
作物间套种中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5(3):262-265.
被引量:12
6
朱鸿,陈鸿飞.
福建省再生稻研究现状与展望[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6,2(3):170-175.
被引量:16
7
张爱民,黄铁城.
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西小麦通讯,1995,16(2):1-6.
8
赖波,艾尼瓦尔,董巨河,张惠文,单娜娜.
盐渍土的改良利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新疆农业科技,2003(3):13-13.
被引量:1
9
王金英,江川.
面向21世纪 福建稻种资源研究现状与展望[J]
.福建稻麦科技,1999,17(1):9-11.
被引量:1
10
齐桂年,施兆鹏.
茶叶中铜含量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贵州茶叶,2002,30(3):6-8.
被引量:4
作物研究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