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8-29,共2页
Bulletin of Biology
二级参考文献2
-
1谈家桢.遗传学的发展和实践[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2(1):64-67. 被引量:2
-
2G.E.艾伦.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9.
共引文献6
-
1金术超.“克里克对遗传学的贡献”及其对科学素养培养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1(91):194-195.
-
2阎前荣.医学生物学遗传信息表达的教学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25(4):77-78.
-
3刁生富.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J].学术研究,2001(6):68-72. 被引量:16
-
4蔡慧清.信、证、释:中国上古帝王形象在近代西方公众传播的历史演进[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29(6):109-125. 被引量:1
-
5托马斯.柏励,李世雁.生态纪元[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1):11-16. 被引量:26
-
6刁生富.中心法则与分子生物学的生命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1):21-2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8
-
1欧阳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通与共建[N].光明日报,1999—10—29(5).
-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630.
-
3李建平.时代呼唤教学管理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0-02-24(2).
-
4刘恩山.高中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0,(12).
-
5王义遒.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9(2):21-27. 被引量:67
-
6梁树森.论科学精神的培养[J].教育研究,2000,21(6):51-53. 被引量:39
-
7朱正威.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改革的若干建议(三)[J].生物学通报,2001,36(4):26-27. 被引量:16
-
8崔恩烈.论人文教育的不可替代性[J].教育科学,2001,17(4):9-10. 被引量:17
-
1速水格,谷祖纲.日本的古生物学专业教育[J].地质科学译丛,1990,7(2):78-80.
-
2萧镇平,郑娟娟.探秘漳州——古漳州的“象患”之谜[J].闽南风,2012(4):14-17.
-
3张前,陈立.鲨鱼悲剧的启示[J].成才与就业,2014(1):36-36.
-
4工作中的设题[J].暖通空调,2016,46(3):108-108.
-
5尤玉如,魏培莲,刘士旺.专业基础课中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兴趣培养[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9,21(2):144-146. 被引量:2
-
6杨婉身,丁春邦,马恒东.通识教育与个性化专业教育相结合——高等农业院校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B09):7-9. 被引量:9
-
7赵习水.海葵:“大脑”藏在脚上[J].科技信息(山东),2013(24):56-57.
-
8胡能兵,崔广荣,张子学,何克勤.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与考核的创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34-335. 被引量:1
-
9陶瑜珊.可爱的小刺猬[J].全国优秀作文选(小学低年级),2016,0(1):20-21.
-
10曹志林.在普通生物学教学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S8):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