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剩余污泥处置的减量化发展方向
被引量:
50
Development on the Decrement of Quantity and Volume in Excess Sludge Disposal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三类剩余污泥处置方法 (土地利用、填埋和焚烧 )都存在各自的不足。可将污水处理作为生产过程看待 ,运用“清洁生产”的理念从源头治理 ,使剩余污泥的处置朝着减量化的方向发展 ,并指出了今后剩余污泥处置的优先顺序应为减量化、资源化。
作者
吴健波
刘振鸿
陈季华
机构地区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24-26,共3页
China Water & Wastewater
关键词
剩余污泥
减量化
资源化
无害化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00
同被引文献
422
引证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380
参考文献
10
1
李军,陈邦林,胡建斌,冯立平,沈乾民.
高温突跃法处理城市污泥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0,20(6):751-754.
被引量:21
2
陈涛,熊先哲.
污泥的农林处置与利用[J]
.生态学杂志,2000,19(6):54-57.
被引量:16
3
翟小蔚,潘涛,W.Ghyoot,W.Verstraete.
利用原生动物削减剩余活性污泥产量[J]
.中国给水排水,2000,16(11):6-9.
被引量:36
4
薛栋森.
美国污水污泥的研究和利用概况[J]
.国外农业环境保护,1991(1):31-33.
被引量:48
5
邓晓林,王国华,任鹤云.
上海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途径探讨[J]
.中国给水排水,2000,16(5):19-22.
被引量:87
6
蒋成爱,黄国锋,吴启堂.
城市污水污泥处理利用研究进展[J]
.农业环境与发展,1999,16(1):13-17.
被引量:65
7
陈涛,熊先哲.
污泥的农林处置与利用[J]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A08):207-209.
被引量:3
8
姚刚.
德国的污泥利用和处置(Ⅰ)[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1):43-47.
被引量:60
9
杨造燕,匡志花,顾平,田淑媛.
膜生物反应器无剩余污泥排放的研究[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1):16-18.
被引量:48
10
白晓慧.
超声波技术与污水污泥及难降解废水处理[J]
.工业水处理,2000,20(12):8-10.
被引量:70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边兴玉,肖红,周增炎.
城市污水厂污泥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与传统厌氧消化工艺的比较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15(4):14-17.
被引量:5
2
郭 兰,米尔芳,田若涛,席鸣岐,王秀林.
城市污泥和污泥与垃圾堆肥的农田施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
.农业环境保护,1994,13(5):204-209.
被引量:86
3
夏为民.
厌氧-好氧两相消化剩余污泥的研究[J]
.江苏环境科技,1994(2):8-10.
被引量:1
4
张彤,朱怀兰,林哲.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6,2(1):95-105.
被引量:60
5
张增强,薛澄泽.
污泥堆肥对几种花卉的生长响应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18(5):1-4.
被引量:44
6
李润生泽.下水污泥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展望[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1,(1):31-31.
7
王木勉.污泥处理方向性的探讨[J].下水道协会制,1991,28(5):2-5.
8
耿嘉斌.剩余活性污泥农业利用的可行性[J].环境保护科学,1988,14(1):28-36.
9
吴德友.污泥的林业利用[J].国外农业环境保护,1985,(3):7-7.
10
张天红.西安市污水污泥林业施用效果的研究[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67-67.
共引文献
400
1
武建英,姜佩华.
印染废水处理后的污泥处置途径[J]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58-60.
被引量:5
2
马海艳,吴新,陈晓平,赵长遂.
污泥焚烧NO_x排放特性预测的径向基网络模型[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3):10-13.
3
王世杰.
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究[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4):67-70.
被引量:4
4
余涛,傅俊萍.
超声波在线防垢、除垢与强化传热的实验研究[J]
.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327-329.
被引量:11
5
李明明,崔燕平,邢传宏,阚灵佳,王素兰.
Academic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Based on Sludge Concentration Subarea[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5):106-110.
被引量:1
6
SUN Yu-qi1,LUO Yang-chun2 1.Beijing C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Zhejiang Huanneng Environmental Technolgy Co.Ltd.,Hangzhou 310028,China.
Effects of Ultrasonic on the Dehydration Function of Sludge and Discussion on Internal Mechanism[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1,2(7):74-76.
被引量:6
7
孙福成,钟重,朱艺婷,裘知.
基于生态链能量消减行业污泥原位减量化的工艺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58-61.
被引量:3
8
张贺飞,徐燕,曾正中,郭浩磊,潘玉.
国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环境工程,2010,28(S1):434-438.
被引量:45
9
黎文威,张晓云.
城市污泥脱水技术及脱水污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
.环境,2011(S1):52-54.
被引量:3
10
左社强,唐志坚,张平,张居正.
超声波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3,26(S1):82-8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22
1
李柱桥.
浅谈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综合处置[J]
.广州化工,2005,33(1):48-52.
被引量:8
2
艾恒雨,汪群慧,谢维民.
生物捕食污泥减量化系统的污泥特性[J]
.给水排水,2006,32(z1):72-75.
被引量:5
3
水稻黑条矮缩病季节性流行规律及灰稻虱带毒率估测模型研究[J]
.科技通报,2000,16(z1):7-11.
被引量:11
4
王红武,李晓岩,赵庆祥.
活性污泥的表面特性与其沉降脱水性能的关系[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66-769.
被引量:46
5
张贺飞,徐燕,曾正中,郭浩磊,潘玉.
国外城市污泥处理处置方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环境工程,2010,28(S1):434-438.
被引量:45
6
昝元峰,王树众,沈林华,段百齐,林宗虎.
污泥处理技术的新进展[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6):25-28.
被引量:30
7
赵玉艳,蔡磊明.
几种藻类毒性试验统计方法的差异[J]
.农药,2004,43(7):298-299.
被引量:16
8
冯权,邢新会,刘则华.
以剩余污泥减量化为目标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4,23(8):832-836.
被引量:36
9
刘恢,柴立元,闵小波,王云燕,于霞.
活性污泥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35(4):9-11.
被引量:15
10
严建华,李建新,池涌,倪明江,岑可法.
不同渗滤条件下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渗滤特性[J]
.环境科学,2004,25(4):139-142.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50
1
郑修军,朱伟,李磊,徐志荣,屈阳.
污泥固化材料优选试验研究[J]
.岩土力学,2008(S01):571-574.
被引量:7
2
王力,薛永杰.
生物质复合燃料焚烧灰制备陶粒及其对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1(4):79-84.
3
宋国林,薛永杰.
污泥-稻壳-木屑混烧灰胶凝性能及重金属浸出特性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1(4):35-39.
4
任玉辉,李相昆,杨传杰,张杰.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J]
.给水排水,2012,38(S1):202-206.
被引量:3
5
罗茂强,周友刚,包四星.
石化行业污泥焚烧工艺系统优化[J]
.化工管理,2013(22):232-232.
被引量:1
6
李亚东,李海波.
利用剩余活性污泥水解蛋白质制备蛋白质泡沫灭火剂的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1):91-93.
被引量:31
7
李亚东,华佳,李海波.
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置及再利用技术[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31(4):26-29.
被引量:10
8
李亚东,李海波,梁浩.
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再利用集成技术[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5):56-58.
被引量:13
9
姜蔚,程丽华.
中小城市污泥处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
.化学工程师,2005,19(9):37-39.
被引量:3
10
李军,王忠民,张宁,杨晓冬,宋玮华,陈刚.
污泥焚烧工艺技术研究[J]
.环境工程,2005,23(6):48-52.
被引量:42
二级引证文献
380
1
宋艳会,李兵,杨培君,李元明,李家乐,魏志刚.
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技术的探讨[J]
.当代化工,2020(11):2570-2573.
被引量:13
2
贾淑宇,张克峰,杜振忠,王永磊,孟冠州,李晓斌.
多级AO生物膜反应器污泥减量机理研究[J]
.给水排水,2019,45(S01):187-189.
3
乔丽丽,李野,范博渊,张依章.
疏浚河道底泥资源化研究进展[J]
.海河水利,2022(S01):26-30.
被引量:6
4
陆王平.
污泥干化焚烧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9):132-133.
被引量:7
5
王艺凯.
城市污泥性质和处理处置方法概览[J]
.中国科技纵横,2018,0(2):6-8.
6
石运刚.
重庆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的主要思路[J]
.科技资讯,2008,6(5).
被引量:1
7
管丽攀,于衍真,冯岩.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
.江苏化工,2007,26(1):45-48.
被引量:14
8
黄川,王里奥,林登发,马培东,陶玉,谷伟,裴廷权.
多功能复合微生物菌剂对污泥堆制营养土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23):117-120.
被引量:2
9
仉春华,崔玉波,安晓雯.
填料强化生化池剩余污泥减量试验[J]
.化工进展,2009,28(S1):533-535.
被引量:2
10
孙逊,张虎元,杨博,张学超,王彦蓉.
控制酸性矿山废水的污泥屏障压缩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2015,9(1):419-424.
1
许庆波,刘志辉.
浅议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案[J]
.中国城市经济,2011(30):354-354.
2
朱学红,孙耀华,陈今朝.
超负荷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践[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8,26(7):34-35.
被引量:1
3
吕娟.
纳米颗粒在污水处理和剩余污泥处置中的迁移[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2,23(6):163-167.
被引量:3
4
王楠,李悦.
青岛市剩余污泥处置现状分析及资源化利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2):82-84.
被引量:15
5
蒋家骅,叶军波.
纯氧曝气MBR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的比较[J]
.现代物业(新建设),2009(7):114-115.
6
刘奇,李智.
剩余污泥处理技术现状与进展研究[J]
.四川化工,2016,19(2):20-22.
被引量:8
7
邹路易,居剑洪.
活性污泥微波脱水干化的初步研究[J]
.江南学院学报,1998,13(4):56-60.
被引量:8
8
刘禹龙,韦新东,赵玉鑫.
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34(2):40-43.
被引量:6
9
李晓阁,卢徐节,奚旦立.
印染污泥在草坪草栽培中的应用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2009,28(1):24-27.
被引量:2
10
刘琳,宋碧玉.
污泥减量化技术新进展[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36(3):5-9.
被引量:14
中国给水排水
200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