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基因组时代的统一医药学——展望21世纪复杂性科学的一个新前沿(一)
被引量:15
The Unit Medicine in Post-genome Era--Prospect on the New Frontier of Complex Sciences in 21 Century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参考文献3
-
1李福利 李喜先 主编.统一医学.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648--663.
-
2张斌.全息医学论——关于中西统一医学的7天思考[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
-
3沈自尹.21世纪——中西医结合走向后基因组时代[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08-810.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6
-
1Chen G Q,Blood,1996年,88卷,3期,1052页
-
2Huang M E,Blood,1988年,72卷,2期,567页
-
3沈自尹.再从证的研究探讨中、西医的互补性[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3):180-182. 被引量:44
-
4张亭栋.癌细胞诱导分化、凋亡的新途径[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5):261-262. 被引量:8
-
5郑振,沈自尹,黄辉.补肾与活血复方调节老年鼠T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0):610-612. 被引量:50
-
6吴志奎,黄有文,王荣新,蔡辉国,李承军,姜葆华,崔京华,陈玉英,吕新霞,郑君,陈佩贞,徐晶.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2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0,41(2):90-91.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27
-
1范刚启,何崇,王茵萍,王辉,宋为民.分子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展望[J].南京军医学院学报,2002(4):245-246.
-
2柴立民,吴志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1):991-993. 被引量:1
-
3郑守曾,王睿林.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一)[J].天津中医药,2005,22(3):186-189. 被引量:3
-
4王米渠,张洛欣,吴斌,王建国,张敬远,刘明.论证候基因组研究中的海量数据生物信息问题[J].中医药学刊,2005,23(8):1357-1359. 被引量:3
-
5郑守曾,王睿林.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述评[J].中医药学刊,2005,23(10):1770-1775. 被引量:1
-
6杨裕华,李震.补肾中药对肾阳虚动物模型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J].天津中医药,2007,24(3):262-264. 被引量:30
-
7丁维俊,王米渠,严石林,陈晓玲,张新渝,李炜弘,张天娥.家族性肾阳虚证转录组研究:理论基础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8):565-567. 被引量:5
-
8王燕,蔡红荣.针灸研究与基因技术应用的思考[J].江苏中医药,2008,40(2):49-50. 被引量:1
-
9潘志强,方肇勤,卢文丽,梁超,吴中华,刘小美,侯俐,张辉,卓少元,廖明娟,高必峰.阳气虚和气阴阳虚证荷瘤小鼠肾上腺基因表达的差异性[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2(3):45-50. 被引量:12
-
10杨裕华,李震.中医证候的基因芯片研究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821-182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124
-
1侯敏芳.分子生物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429-430. 被引量:6
-
2杨蔺,杨鸿林,茅柳娟,姚见儿,陈福祥.液相蛋白芯片与酶免疫法检测4种肿瘤标志物的比较[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4,3(5):342-345. 被引量:4
-
3徐砚通,林琳,王钊.后基因组时代的中药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2):1-4. 被引量:22
-
4邱德有,吴小红,黄璐琦.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3(2):12-16. 被引量:14
-
5吴正治,周小青,郭振球,李新华.虚寒薄白苔的细胞化学初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649-651. 被引量:17
-
6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74-82. 被引量:94
-
7陈明伟,倪磊,赵小革,牛小英.人参皂苷Rg_3对肿瘤血管生长调控因子蛋白表达抑制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5):357-360. 被引量:67
-
8牛晏伟,刘嘉湘.益气健脾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中医药信息,1994,11(4):15-18. 被引量:3
-
9仲毅,王鸣,洪烨.中医药学的方法学探索——信息科学与中医的发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1):9-13. 被引量:6
-
10朱华,吴耀生.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草药,2005,36(10):1441-144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5
-
1刘家强,王洪光.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基因组学的建立[J].中医药学刊,2004,22(10):1851-1852. 被引量:8
-
2汪艳娟,朱文锋.论数字中医药与中医药的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5):400-402. 被引量:6
-
3邢建宇,许波.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41-143. 被引量:4
-
4邢建宇,许波.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6,23(2):3-5. 被引量:5
-
5陈云波,邓元江.液相蛋白芯片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360-362. 被引量:2
-
6罗蕾.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中医药学[J].中医药学报,2006,34(4):1-3. 被引量:4
-
7张辉,方肇勤,管冬元.健脾益气法下调大鼠肝癌有关新基因的克隆[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3):55-59. 被引量:3
-
8王律修.中医科学危机与对策[J].医学与哲学(A),2008,29(12):63-64. 被引量:1
-
9陈鹏.中西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比较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4):45-46. 被引量:2
-
10唐玲.基因组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60-16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01
-
1洪名超,毛竹君.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候学领域的研究[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15):650-650.
-
2陆明,严石林,丁维俊,王米渠,李炜弘,吴斌.家族性肾阳虚寒证与糖、蛋白、脂质代谢相关性探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701-702. 被引量:14
-
3刘家强.中医基因组学的建立考释[J].中医药学刊,2004,22(9):1667-1669. 被引量:26
-
4黄黎明,梁恒.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肾阳虚异病同证的思路与方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5):44-46. 被引量:14
-
5金宏,刘家强,徐家敏,吕志华.论继承 发展传统中医学的支点——整体观[J].中医药学刊,2005,23(7):1285-1286.
-
6李春阳,李林.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中医药研究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4):1062-1063. 被引量:4
-
7钟小兰,吕志平,张晓刚,谭秦湘.中医肝病辨治现代研究与蛋白质组学[J].中医杂志,2005,46(8):563-565. 被引量:3
-
8张杰.利用方证相应学说探寻中医证的物质基础[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1):3-5. 被引量:7
-
9邢建宇,许波.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41-143. 被引量:4
-
10邢建宇,许波.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6,23(2):3-5. 被引量:5
-
1聂耀,高美先.张斌《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00,19(1):5-6.
-
2孙庆才.重刺肝俞治验中风1例[J].中医外治杂志,1994,3(2):8-8.
-
3杨翠荣.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的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19-20. 被引量:20
-
4张玉清.中西医理不可通约之反思[J].医学与哲学(A),2007,28(12):60-61. 被引量:5
-
5冯世纶.经方的表阴证[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1):45-48. 被引量:10
-
6赵德利,张关生.李东垣阴火之我见[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3):35-36.
-
7李致重.中医在人类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光明中医,2000,15(2):1-3. 被引量:1
-
8李致重.中医在人类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潮,1999(10):86-86.
-
9侯灿.后基因组时代的统一医药学——展望21世纪复杂性科学的一个新前沿(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2):84-87. 被引量:10
-
10张刚,张丽玲.论中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与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49(S1):301-30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