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传播》
2001年第6期82-84,共3页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参考文献4
-
1《文化帝国主义》,约翰·汤林森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P8
-
2《大众文化的迷思》,Alan Swingwood著,冯建三译,台湾远流出版社,P60—61
-
3高鑫,贾秀清.电视文化身份的多维度审视[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1-8. 被引量:12
-
4作者摘译自网站http://www.individual.com/
共引文献12
-
1刘徐州.试论当前的电视戏曲综艺节目[J].中国电视,2001(3):16-20. 被引量:2
-
2刘徐州.关于当前电视戏曲综艺节目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8):8-11. 被引量:2
-
3董天策.以电视娱乐文化作为研究范畴与视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12(2):2-10. 被引量:5
-
4杨华.电视谈话节目有效沟通的制约因素及传播策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92-96. 被引量:2
-
5欧阳宏生,唐英.论电视文化多元化的建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2):6-9. 被引量:4
-
6刘青.解读电视栏目品牌化[J].理论观察,2006(5):136-138. 被引量:1
-
7张春斌.论媒介文化的社会角色与发展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3):25-27.
-
8张建珍,吴海清.我国电视文化研究概述[J].东南传播,2010(12):12-15. 被引量:2
-
9石义彬,熊慧.中国文化认同研究的理论、语境与方法[J].新闻传播,2011(3):7-11. 被引量:10
-
10刘徐州.试论当前的电视戏曲综艺节目[J].电视研究,2001(6):62-6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5
-
1朱青.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和应用文化[J].当代文坛,1994(4):38-40. 被引量:3
-
2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J].艺术广角,2001(2):4-10. 被引量:54
-
3高燕.新时期政府文化管理职能的拓展[J].中国商界,2008(1):64-65. 被引量:3
-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
5约翰·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
6胡锦涛.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
7胡锦涛.在十六届中共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8-13(1).
-
8汪浩.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缔造者和推动者[J].青年记者,2009(5):99.
-
9杨昕.论流行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伦理意蕴[J].天府新论,2008(2):128-131. 被引量:8
-
10李春媚.文化产业·文化工业·大众文化——涵义与功能的廓清[J].湖湘论坛,2009,22(1):66-6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峻瑜.现代传媒影响与大学校园文化构建[J].甘肃高师学报,2015,20(5):124-126.
-
2石峰.我国校园暴力现象分析及立法建议[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4):76-81. 被引量:3
-
3胡卫卫,于水.特色小镇培育中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探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2):47-51. 被引量:3
-
4夏鲲.大学生校园媒体的实践与校园文化发展探讨[J].中国报业,2011,0(07X):119-120. 被引量:3
-
5刘延雪,邢红梅.论大众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1):101-105. 被引量:2
-
6彭微,邢红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路径[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1):94-98.
-
7厍佳兴,樊瑞科.网络文化消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双重影响及提升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1):83-89. 被引量:13
-
8程桂龙.党的十八大以来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回顾与展望[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2):67-74. 被引量:1
-
9张天翼,邢红梅.新时代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2):82-88. 被引量:2
-
1李宗兆,孟宏霞.地方报记者的文化人角色[J].中国地市报人,2003(8):46-47.
-
2肖艳.试论技术进步对文化传播的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0(3):202-203. 被引量:1
-
3杨林.从企业报看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传承——透视《中信人报》在企业中的文化角色[J].新闻三昧,2008(1):78-81. 被引量:1
-
4张伟.“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的文化效应及其思考[J].图书馆,1993(3):20-22. 被引量:1
-
5牛芳.浅谈网络的文化效应[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0,23(5):59-59.
-
6彭菊华.论新闻作品的文化品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26(2):86-91. 被引量:3
-
7刘扬.译者严复的历史文化角色[J].兰台世界(上旬),2015(8):48-49. 被引量:1
-
8陆晔.电视人与社会人:电视新闻从业者的文化角色[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2):43-46.
-
9田建平.主体性 话语 权力——关于图书编辑的文化思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7(2):118-123. 被引量:3
-
10邓玲.当代中国新闻语体变化的文化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2(5):87-8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