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自交系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是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最早的农作物之一。人们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如双亲互补、亲缘关系及地理位置较远等都是组配杂交种所需考虑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构成产量因素及其它农艺性状等因素的复杂性,仅仅根据双亲的表现型等进行亲本选配,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近年来。
作者
曹靖生
曹大伟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
出处
《黑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5-28,共4页
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模糊聚类分析
分类号
S513.03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1
1
郭瑞林.
定量化、信息化育种——作物育种的一个新方向[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7):17-19.
被引量:10
2
陈荣江.
模糊数学在棉花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3,21(4):36-41.
被引量:4
3
许海涛,王友华.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系统理论对夏大豆区试品种的分析评价[J]
.陕西农业科学,2006,52(3):36-39.
被引量:17
4
祁玉良,何道君,余新春,鲁伟林,石守设,胡劲东,严德远,余明惠,蓝黎明.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在豫南稻区对粳稻品种的筛选应用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7,53(2):3-6.
被引量:2
5
黎焕光,杨荣仲,谭芳,谭裕模,梁丽琼,陈钦祥.
甘蔗杂交组合的模糊综合评判与后代选育效果[J]
.中国糖料,2007,29(3):1-6.
被引量:21
6
何道君,祁玉良,程辉,余新春,胡劲东,严德远,叶维发.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在受灾年份对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筛选应用[J]
.山东农业科学,2007,39(3):28-30.
被引量:1
7
中奕,郑光武,钟玉扬,刘文滔.
甘薯新品种区试中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应用比较[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9-11.
被引量:4
8
张泽生,刘素稳,郭宝芹,王浩.
马铃薯蛋白质的营养评价[J]
.食品科技,2007,32(11):219-221.
被引量:59
9
刘少谋,符成,黄忠兴.
斑茅杂种甘蔗BC_1品系的模糊综合评判[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8):16-18.
被引量:7
10
王树杰,赵金枝,翟新然,郜战宁,张少泽.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估河南省二棱大麦新品种[J]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4):20-2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刘彦珍,毛光志.
作物定量化育种及其研究现状[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2):77-83.
被引量:2
2
党拥华,李源有,李克祥,张岩.
两种模糊理论在糯玉米品种上的综合应用[J]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2,24(3):159-16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刘彦珍,毛光志.
作物定量化育种及其研究现状[J]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2):77-83.
被引量:2
2
宋天月,王鹏文.
模糊综合评价在糯玉米自交系评价上的应用[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6):77-80.
被引量:1
3
郭瑞林,朱磊,吴秋芳,刘亚飞,路志芳.
小麦定量化育种技术流程[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5):923-928.
被引量:3
4
刘君,晏国生,郭瑞林.
运用定量化育种理论选育不同生态经济型菊芋新品种[J]
.山西农业科学,2019,47(6):945-949.
被引量:5
1
关国志,鲁宝良,刘日尊,赵文媛.
玉米自交系丹99长的选育方法及应用[J]
.玉米科学,2015,23(3):39-43.
被引量:6
2
田军.
玉米育种的现状及内蒙玉米育种的策略[J]
.中国农业信息,2014,26(3S):51-51.
被引量:2
3
何晶,景希强.
多抗性玉米自交系丹341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1999,7(2):27-29.
被引量:9
4
佟屏亚.
玉米新品种田间评价的形态指标[J]
.种子世界,2003(1):18-19.
被引量:1
5
陈双.
玉米自交系聚类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6):203-204.
6
陈刚.
多抗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 丹598[J]
.玉米科学,2009,17(3).
7
孙贵星,任雪娇,杨巍,慈佳宾,张野,杨伟光.
玉米“昌7-2”遗传改良系及其组配杂交种的耐密性分析[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5,37(2):141-147.
被引量:6
8
裴成刚,李勇生,魏冰,周勇.
玉米新品种——阿单六号[J]
.新疆农垦科技,2005,28(3):40-41.
9
鲁宝良,赵文媛,刘日尊,关国志.
Mo17衍生系组配杂交种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和贡献[J]
.玉米科学,2004,12(z1):127-128.
被引量:19
10
许启凤.
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6):10-12.
被引量:3
黑龙江农业科学
198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