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3
-
1万川.流动人口概念之我见[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3):84-87. 被引量:7
-
2谢永华.打工族子女的家庭教养缺陷及其学校教育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1999(1):57-59. 被引量:11
-
3段成荣.要重视流动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J].人口学刊,2001,23(1):54-57. 被引量:16
-
4王因为.祖辈与照料下一代的误区[A]..家庭与下一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
5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
6贺春雷.“打工族”子女教育问题调查[J]中小学管理,2002(05).
-
7黄丽.打工族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容忽视[J].广西教育,2001,0(12):29-30. 被引量:3
-
8胡奎.北京流动孩子“地下”教育[J].中国新闻周刊,2002,0(11):36-37. 被引量:2
-
9徐太玉.关于农村双亲外出打工户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0(10):40-41. 被引量:2
-
10王志红.关于农村打工族子女教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2(05A):19-20.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43
-
1张敏.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缺失成因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7-29. 被引量:1
-
2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被引量:685
-
3佘凌,罗国芬.日本“单身赴任”研究对我国留守子女研究的启示[J].青年研究,2005(10):34-40. 被引量:13
-
4江立华,鲁小彬.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8(1):44-46. 被引量:25
-
5刘敏,胡韬,周小兰,乔寿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演进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2):34-37. 被引量:2
-
6王水珍,刘成斌.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J].青年研究,2007(1):22-30. 被引量:24
-
7邵艳,张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湖南长沙市为例[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44-47. 被引量:24
-
8艾春梅.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4):121-122. 被引量:7
-
9佘凌,罗国芬.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新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1):22-25. 被引量:15
-
10于珍.从边缘到中心:十年来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的历程[J].教育导刊(上半月),2008(3):13-15. 被引量:4
-
1王君.从打工仔到人民教师[J].高考金刊,2010(2):16-16.
-
2张雯.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J].基础教育研究,2009(9X):75-76. 被引量:1
-
3李园园.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带来的思考[J].文理导航,2010(10):67-67. 被引量:1
-
4蒋夫尔.培养规则意识不能以罚代管[J].上海教育,2008(5):3-3.
-
5王逢贤.教育如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J].中国教育学刊,1989(1):3-5.
-
6崔晓火.饶毅:将学生视为打工仔的老师在中国可能不少[J].中国新闻周刊,2010(36):38-39.
-
7培养规则意识不能以罚代管[J].教育文汇,2008(4):11-11.
-
8丁伟.中国教育:为人家输送打工仔[J].师道(人文),2013(2):59-59.
-
9春夏.父辈地位悬殊,两少年友谊破裂酿刑案[J].中学时代,2010(1):42-43.
-
10雷云.趣味概念[J].时事报告,2005(4):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