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湖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7-21,共5页
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53
-
1曾希柏,孙楠,高菊生,王伯仁,李莲芳.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198-1205. 被引量:31
-
2李芝发.湖南栽培水稻的沿革和发展[J].古今农业,1994(2):38-48. 被引量:1
-
3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试验示范总结[J].作物研究,2004,18(3):175-176. 被引量:24
-
4曹凑贵,蔡明历,张似松,袁伟玲.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及技术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4,43(4):28-30. 被引量:45
-
5任泽明.湖南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技术的发展前景[J].作物研究,2003,17(4):174-175. 被引量:23
-
6郑瑞丰,余应弘,夏胜平,潘美山.湖南优质稻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6):110-113. 被引量:17
-
7熊远福,邹应斌,文祝友,江巨鳌,熊海蓉,唐启源.水稻种衣剂对秧苗生长、酶活性及内源激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11-1615. 被引量:27
-
8李应忠.1992年早稻“旱育秧栽培技术”示范总结[J].杂交水稻,1993(1):30-33. 被引量:5
-
9蒋彭炎,洪晓富,冯来定,马跃芳,史济林,倪竹如,刘智宏.水稻中期群体成穗率与后期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6):8-14. 被引量:78
-
10黄国勤.江西稻田耕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J].耕作与栽培,2005,25(4):1-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5
-
1肖小平,黄凤球,魏湘林,张帆,罗尊长,马月存,杨光立.湖南双季稻田少免耕栽培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7(6):96-100. 被引量:5
-
2邹应斌.湖南双季稻高产栽培40年回顾与展望[J].作物研究,1999,13(1):1-4. 被引量:5
-
3邹应斌.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54-262. 被引量:69
-
4罗子毛,熊啸锋,胡德平.晚稻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7):41-42. 被引量:3
-
5黄寅虎.潜育性稻田“早撒晚杂”的效果及配套技术[J].湖北农业科学,1994,33(A01):10-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3
-
1石纪成,尹仕明,胡平建,李清明.优化布局促进县城粮食生产的良性发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2):154-156. 被引量:2
-
2石纪成.多途径发展粮食生产[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3):39-42. 被引量:1
-
3邹应斌,戴魁根.湖南发展双季稻生产的优势[J].作物研究,2008,22(4):209-213. 被引量:25
-
4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汪柯,杨光立.湖南农作制高效种植模式及其发展策略[J].湖南农业科学,2009(1):36-39. 被引量:13
-
5陈星红,汪兴福,汪传荣.单季稻通气式栽培法不同耕作方式对比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09(3):24-26.
-
6邹应斌.长江流域双季稻栽培技术发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254-262. 被引量:69
-
7李媛媛,陈源泉,杨光立,肖小平,汤文光,唐海明,隋鹏,高旺盛.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技术特征值及其量化分析——以湖南双季稻区为例[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7):1346-1357. 被引量:4
-
8谢小兵,蒋鹏,黄敏,邹应斌.湖南晚稻补种救灾早熟晚粳品种的筛选[J].作物研究,2012,26(2):116-121. 被引量:3
-
9刘利成,敬礼恒,邓化冰.中国双季稻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杂交水稻,2012,27(4):5-8. 被引量:1
-
10黄光福,蒋敏明,张卫星,王春丽,李迪秦,唐启源.速生晚粳稻产量形成特点与稻米品质及生育期变化规律研究[J].作物研究,2014,28(1):7-1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