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同被引文献113
-
1林建成.意识形态问题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S1):33-37. 被引量:2
-
2克里斯汀·希普诺维奇,张昌辉,施长征.法律与意识形态[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1):14-22. 被引量:7
-
3张煒.西方国家宪法中人权保障的演变及其实质[J].中外法学,1992,4(5):43-45. 被引量:2
-
4J.,哈贝马斯,张继武.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化的几个条件[J].世界哲学,1983(2):1-7. 被引量:5
-
5C.博尔吉亚努,阿劳.意识形态与当代世界[J].国外社会科学,1983(12):3-8. 被引量:1
-
6山风.伊玛努厄尔·沃勒斯坦谈“现代意识形态”[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5,47(2):119-124. 被引量:1
-
7Ю.克拉辛,林山.马克思主义的危机与马克思主义传统在社会思想史中的地位[J].世界哲学,1994(2):40-44. 被引量:2
-
8陈炳辉.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述评[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4(4):84-89. 被引量:15
-
9杜旭宇.意识形态教育的意义——基于意识形态功能、特点的分析[J].求实,2004(8):85-87. 被引量:12
-
10赵保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避免“合法性危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1):64-6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戈士国.合理性与合法性:意识形态的现代走向——兼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当代重建[J].理论与改革,2005(3):33-36. 被引量:13
-
2胡士平,张光辉.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整合[J].理论与改革,2005(4):136-139. 被引量:8
-
3王国银.知识政治学视域中权力的形相分析——从曼海姆、布迪厄到后现代[J].湖北社会科学,2010(3):34-36. 被引量:4
-
4杨苏磊,杨文礼.意识形态的二重性探微——基于概念的解读[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5):22-26.
-
5黄岭峻.意识形态与政治认同关系论纲[J].理论月刊,2012(10):5-10. 被引量:1
-
6关海宽.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内涵的逻辑变迁与诠解[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8(6):6-10.
-
7刘连泰.论宪法的意识形态属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1):24-35. 被引量:5
-
8徐晓宇.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现实语境与提升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23(8):33-40.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吕万.论香港基本法共识的宪法社会学建构:意义、决策与机制[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23(2):72-94.
-
2张光辉.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演变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4):57-62. 被引量:5
-
3臧小芳.简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性和意识形态性[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0(4):6-8.
-
4孙凤仪.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37-42.
-
5吴琦,袁三标.从话语权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1):31-33. 被引量:19
-
6杜丽华.改进意识形态的渗透方式,加强我国的意识形态建设[J].中国教师,2007(S2):38-38. 被引量:2
-
7姚明淑.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路径依赖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97-100. 被引量:3
-
8毕建永.学生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有效载体[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26-227.
-
9李龙,陈阳.论法治的政治性[J].法学评论,2010,28(6):3-9. 被引量:2
-
10朱学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探析[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31):234-235.
-
1邱晓林.意识形态论:从特拉西到齐泽克[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4):59-65. 被引量:2
-
2袁胜育.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发展——兼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J].社会,2004,24(4):27-30. 被引量:5
-
3丁节.意识形态理论——从早期“西马”到法兰克福学派[J].长沙大学学报,2012,26(3):45-47. 被引量:1
-
4一凡.关于成功[J].现代交际(社交商圈),2002,0(11):29-29.
-
5戈士国.意识形态的缘起:启蒙运动、现代性与观念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2(5):77-81.
-
6李静.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释[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3):59-61. 被引量:9
-
7陆云彬.近年来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述要[J].理论与现代化,1991(11):39-40.
-
8李珺平.马克思之前的“意识形态论”寻踪[J].社会科学论坛,2006(10):24-35.
-
9李昌娟.浅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J].学理论,2013(25):64-65.
-
10朱蔷薇.特拉西—马克思—哈贝马斯的推演:重建统一的“意识形态”概念[J].湖北社会科学,2015(3):12-1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