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7-44,共8页
Journal of Management World
参考文献9
-
1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27(4):61-65. 被引量:67
-
2钱纳里 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2.19,22.
-
3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29(12):28-33. 被引量:329
-
4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33(6):3-10. 被引量:699
-
5王绍文 胡鞍钢.中国:不平衡发展的政治经济学[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
6崔启源 刘树成 等.测算中国省际地区差距问题.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
7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33(5):36-41. 被引量:231
-
8张平.中国农村居民区域间收入不平等与非农就业.中国收入分配再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
9范剑勇.地理条件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1978-1999.复旦大学经济学系博士论文[M].,2002..
共引文献1169
-
1周少甫,陈哲.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2):49-59. 被引量:12
-
2宋晓军,李曦纳,虞吉海.空间动态短面板的估计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分析[J].经济学报,2020,7(1):38-59. 被引量:2
-
3陈羽,许海平,张雨雪.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近四十年经验数据的总结[J].新疆农垦经济,2020,0(1):66-74.
-
4杨明洪,巨栋,涂开均.“南北差距”: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化的事实、成因与政策响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97-112. 被引量:53
-
5张家滋,刘雅婕,何文举.互联网发展对城市贸易产业和收入差距的影响[J].经济地理,2021(2):47-54. 被引量:11
-
6李竞博,高瑗.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及收敛性检验[J].上海经济研究,2020,0(2):53-64. 被引量:3
-
7韩叶青,董冠鹏,杨东阳.黄河流域经济差异的空间多尺度统计建模[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1(2):53-65. 被引量:1
-
8李宪慧,张忠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3):167-168. 被引量:3
-
9张跃.产业集群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兼论对中部崛起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6(8):195-196. 被引量:2
-
10赵作斌.对“两极分化”问题的审视及其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18):92-9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371
-
1张可云,王洋志,孙鹏,张颖.西部地区南北经济分化的演化过程、成因与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21(3):52-62. 被引量:24
-
2洪银兴,杨玉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研究[J].经济学家,2021(3):5-14. 被引量:67
-
3杨明洪,巨栋,涂开均.“南北差距”: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化的事实、成因与政策响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97-112. 被引量:53
-
4李竞博,高瑗.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及收敛性检验[J].上海经济研究,2020,0(2):53-64. 被引量:3
-
5方行明,鲁玉秀,魏静.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城市贸易开放度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20,0(2):39-55. 被引量:59
-
6王峤,刘修岩,李迎成.空间结构、城市规模与中国城市的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21(5):114-132. 被引量:105
-
7郭凯明,罗敏.有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型与工资收入差距[J].中国工业经济,2021(3):24-41. 被引量:65
-
8许宪春,雷泽坤,窦园园,柳士昌.中国南北平衡发展差距研究——基于“中国平衡发展指数”的综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21(2):5-22. 被引量:158
-
9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1):37-44. 被引量:151
-
10孙红玲,刘长庚.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3):39-4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303
-
1郭卫军,黄繁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21(3):150-164. 被引量:23
-
2刘东勋.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1999-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2):34-46.
-
3刘振奇.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 ——一个文献综述[J].广东经济,2017,0(9X):173-175.
-
4师文明,余晓辉.金融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与地区收入差距[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1):5-12. 被引量:3
-
5汤进华,邓楚雄,林建永,刘成武,吴永兴.湖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72-476. 被引量:7
-
6柯蓉,秦莉.长三角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空间差异研究──基于ESDA分析的证据[J].区域经济评论,2013(2):56-61. 被引量:6
-
7刘瑞明.所有制结构、增长差异与地区差距:历史因素影响了增长轨迹吗?[J].经济研究,2011,46(S2):16-27. 被引量:70
-
8孙楚仁,赵瑞丽.集聚经济对地区行业内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库1998—2007年的匹配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5(5):40-51. 被引量:10
-
9张吉鹏,吴桂英.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被引量:84
-
10金煜.地区工业生产差异:经济地理的解释[J].世界经济文汇,2004(5):12-2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6378
-
1张冬梅,郑晓宁.促进民族地区公共服务高质量供给的文化能力提升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124-136. 被引量:2
-
2顾诗灵,乔观民,成远,周艺.地方政府竞争、制造业集聚与高质量发展[J].中国发展,2021,21(4):19-27.
-
3刘炳宏,徐榕.计划型人才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增长[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3(3):236-253.
-
4阎晓莹.数字经济、制度质量与产业聚集:一个实证研究[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3(3):211-235.
-
5吴非,任晓怡,常曦.弓满则断: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杠杆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证据[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2):47-75. 被引量:1
-
6路瑶.行政审批效率与企业进入[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0(1):51-69. 被引量:2
-
7叶凯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9,0(5):13-18. 被引量:1
-
8秦帅.基于宏观视角的基层现金服务管理分析研究[J].时代金融,2020(29):4-7. 被引量:1
-
9张文爱.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接影响与间接效应——来自OECD成员国的经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8):3-17. 被引量:10
-
10商晨.资本聚集、分工深化与发展不平衡[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9,0(12):25-35. 被引量:3
-
1范剑勇.产业结构失衡、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变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8,20(2):3-13. 被引量:41
-
2张振源.我国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核算及结构分解[J].商,2015,0(34):277-280. 被引量:1
-
3王秀丽,张昭俊,谭霞.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差异与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0(72):30-35.
-
4刘俊材.浅析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差异与优化策略[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2(7):80-81.
-
5江苏省2009年1~11月高技术产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J].江苏科技信息,2010(1):10-10.
-
6许士春,刘沅涛,龙如银.2002-2012年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J].资源科学,2016,38(2):333-343. 被引量:4
-
7鲁金萍,刘玉,杨振武,孙久文.京津冀区域制造业产业转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1):86-89. 被引量:17
-
8王展祥.农业就业与产值份额非均衡递减成因及走势[J].复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07(6):158-158.
-
9刘艳.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差距:以广东为例[J].江苏商论,2007(8):135-138. 被引量:2
-
10林珊珊.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南通市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4):22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