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87-491,501,共6页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参考文献4
1 吴镭,叶鑫生,江虎军,冯锋,闫章才.加强我国重要生物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J] .中国科学基金,2000,14(6):344-346. 被引量:4
2 杨晓春,张强,吴霖.我国药剂学靶向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J] .中国药学杂志,2001,36(12):795-799. 被引量:18
3 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2000年度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1.
4 许有玲.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4.
共引文献20
1 马喜峰.聚乳酸的合成及其微球制备研究新进展[J] .化学工程师,2020,34(12):58-60. 被引量:4
2 唐海,刘宏飞,聂淑芳,潘卫三.国内靶向制剂的研究状况[J] .药品评价,2004,1(4):302-305. 被引量:3
3 胡林峰,李绍平,王一涛.中药靶向制剂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387-1390. 被引量:1
4 娄小娥,陈智.中药现代化[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8-70. 被引量:10
5 赵越.抗癌中药走向世界的思考[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9):10-11.
6 何爱明.靶向制剂及其应用进展[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24(5):55-58. 被引量:1
7 崔英杰.肝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 .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1):988-992. 被引量:1
8 薛瑞辰,魏丹丹.磁性靶向药物的制备与性能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35-38.
9 张杰,杨静,甄卫军.聚乳酸/Fe_3O_4载阿奇霉素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特性的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13(1):51-54. 被引量:6
10 曹迪.脑靶向给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65-67.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57
1 吴凤锷,吴蔚.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3):66-69. 被引量:1
2 倪艳.中药新药工艺设计及研制过程中的几点体会[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5(3):59-61. 被引量:1
3 祝世讷.中药方剂的三个原理问题[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11):13-17. 被引量:8
4 王宇,李祖伦.中药基础理论研究思路与方法刍议[J] .四川中医,2005,23(2):4-6. 被引量:6
5 虞忠,卞鹰,胡元佳,王一涛.我国中药占国际市场份额的测算及相关概念辨析[J] .中国药房,2006,17(5):328-330. 被引量:10
6 张声生,朱培一,陶琳.《黄帝内经》五味理论浅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3):183-184. 被引量:10
7 屠鹏飞,姜勇.中药创新药物的发现与研发[J] .中国天然药物,2007,5(2):81-86. 被引量:21
8 [3]Ming-Wei Wang,Xiaojiang Hao,Kaixian Chen.Biological screening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drug innovation in China[J].Philos Trans R Soc Lond B Biol Sci,2007(in press).
9 [6]Moy TI,Ball AR,Ausubel FM,et al.From the Cover:Identification of novel antimicrobials using a live-animal infection model[J].Proc Nat Acad Sci USA,2006,103(27):10414-10419.
10 [7]Stermitz FR,Lorenz P,Lewis K et al.Synergy in a medicinal plant:Antimicrobial action of berberine potentiated by 5'-methoxyhydnocarpin,a multidrug pump inhibitor[J].Proc Nat Acad Sci USA,2000,97(4):1433-1437.
引证文献9
1 波拉提.马卡比力,贾晓光,倪慧,贾新岳,卿德刚.探讨龙胆属部分药用植物生物活性成分分析的意义[J] .中成药,2004,26(7). 被引量:2
2 付建华,付宇,刘建勋.“组分中药学”假说的构想[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13(1):52-54. 被引量:20
3 刘屏,陈凯先.我国天然药物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3):1-3. 被引量:11
4 张卫东.中药现代化研究新思路——天然药物化学与生物学研究相结合[J] .中国天然药物,2008,6(1):2-5. 被引量:16
5 马光霞,刘莉萍,周建强.我国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问题[J] .新疆中医药,2013(1):45-46. 被引量:3
6 贾宪洲,谢冬梅.中药基础研究的供给模式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2):127-129.
7 冯清祥.浅谈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搞好审计工作[J] .黑河学刊,2002(5):24-26.
8 卢志雁,黄玉云,田月莲.中药化学的研究进展[J] .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22(4):25-27. 被引量:1
9 姜廷良,霍海如.重视中药多组分整合作用的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2):1-4.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79
1 邓伟升,许晖.当东方遇到西方——管理移植与创新视角下的闫希军“理性和合”管理思想探索[J] .管理学报,2020(5):633-644. 被引量:8
2 张立煌,李杰.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0(4):349-353. 被引量:14
3 张方,黄泰康.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J] .中草药,2005,36(6):951-954. 被引量:9
4 陆茵,段金廒,丁安伟,陈建伟,朱荃.应用新技术研究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的思路和方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19-23. 被引量:4
5 段金廒,陆茵,陈建伟,丁安伟,孙世发,朱荃,范欣生.方剂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1):1-4. 被引量:21
6 李焘,张志勤,王喆之.中药秦艽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规范化种植研究[J] .陕西农业科学,2006,52(6):36-38. 被引量:7
7 曹俊岭,李祖伦,付强,肖小河.中药及复方整合作用的研究[J] .中草药,2007,38(1). 被引量:9
8 范红旗,孙辉生,刘振旗,王振虎,吴清华,沙永顺.复方接骨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0):1818-1821. 被引量:32
9 刘海,杨星昊,訾鹏,刘飞,匡惠芬.不同精制方法对四逆散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0(3):75-78. 被引量:6
10 陆茵.利用系统生物学开展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J] .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31-233. 被引量:5
1 叶鑫生,吴镭.中国的天然药物与中药基础研究[J] .生物医药世界,2001(V00):2-3.
2 叶鑫生谈我国天然药物与中药基础研究应注意的问题[J] .中成药,2001,23(6):462-462. 被引量:1
3 白晶,段大航.病理学在中药基础研究中的作用初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85-85.
4 刘士敬.论重视和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02,30(4):1-2. 被引量:7
5 张瑞祥.关于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几个重要领域科研思路的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3(4):1-2. 被引量:2
6 徐梅.头针配合粗针治疗中风疗效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3):464-464.
7 新华.快速提升中药现代化水平——中药的二次开发之路[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3,9(12A):92-93.
8 董丽新.指纹图谱在中药领域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25-127. 被引量:5
9 方肇勤.辨证论治研发的一些基本学术问题[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7):652-655. 被引量:7
10 姚志芳,陈良华.针灸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概况[J] .中医药通报,2009,8(3):58-6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