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得意忘象 美以体无——谈国画艺术的形式美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国画艺术作为我国艺术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有着其他画种所无法比拟的审美韵味。从表现内容上看,国画分有山水、花鸟、人物三种形式;从表现方式上看,国画又可分为写意和工笔两大类。国画艺术旨在强调一种意向性的表达,因此能否展现出一种气韵就成为了一幅国画作品成败的关键。为了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国画在布局、造型、着色等各方面,都展露出了不同于其他画种的形式之美。
作者
黄福政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国画
艺术形式
得意忘象
美以体无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盘莉娜.
黄格胜的艺术观与水墨精神——兼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趋向[J]
.南方文坛,2013(1):134-139.
被引量:2
2
蒋林.
水墨边疆 丹青意趣--记国画艺术家郐振明[J]
.美术,2012(12):81-85.
被引量:2
3
程毅.
谈国画艺术在设计中的运用[J]
.大舞台,2012(3):136-136.
被引量:1
4
杨建生.
探寻中国画艺术创新的突破口[J]
.文艺争鸣,2010(6X):10-13.
被引量:3
5
杨一笔.
初探国画之“四意”[J]
.戏剧文学,2008(4):100-10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黄格胜.
访美随谈[J]
.民族艺术,1988(3):71-80.
被引量:1
2
黄格胜.
非长卷何以骋其情[J]
.民族艺术,1986(2):80-91.
被引量:1
3
李可染.
传统、生活及其它——与《河山如画》画展十位中、青年山水画家的谈话[J]
.文艺研究,1982(2):118-121.
被引量:6
4
黄格胜.
山路弯弯[J]
.艺术探索,2005,19(1):109-111.
被引量:8
5
黄格胜.
不谈体会[J]
.文艺评论,2006(5):93-93.
被引量:1
6
(德)黑格尔(Hegl,G.W.F.)著,朱光潜.美学[M]商务印书馆,1981.
7
黄格胜.
中国画一二三[J]
.南方文坛,1997(6):38-39.
被引量:1
8
彭华基.
浅议国画的绘画技巧[J]
.新课程(中学),2009(11):69-69.
被引量:1
9
李可染.
生活·传统·修养[J]
.美术,1980(5):37-38.
被引量:4
10
黄格胜.
写生好![J]
.艺术探索,2004,18(1):4-7.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8
1
陈蕊.
浅谈美术作业的评价[J]
.美术教育研究,2013(16).
2
徐畅.
浅析中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J]
.美术教育研究,2012(5):29-29.
被引量:10
3
郝励.
浅析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的变迁[J]
.中国校外教育,2012(5):154-154.
被引量:6
4
姚睿.
中国画追求意境表现探析[J]
.美术教育研究,2013(9):19-19.
5
段磊.
中国国画意向世界解读[J]
.文学教育(中),2013(12):93-93.
被引量:1
6
郭敏.
浅谈现当代写意花鸟画题材的拓展与创新[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3):73-74.
被引量:1
7
杨新豫.
高校国画教学中实验水墨的重要性研究[J]
.各界,2017,0(16):62-63.
8
李小玺.
论郐振明绘画作品的地域文化特征[J]
.新疆艺术(汉文),2023(4):40-44.
引证文献
1
1
李黎莉.
得意忘象 美以体无——谈国画艺术的形式美[J]
.长江丛刊,2016,0(29):27-27.
1
王兴华.
论“得意忘象”[J]
.文化月刊,2010(1):45-45.
2
李黎莉.
得意忘象 美以体无——谈国画艺术的形式美[J]
.长江丛刊,2016,0(29):27-27.
3
梁照堂.
人品决定画品[J]
.中国工会财会,2017,0(3):50-51.
4
卢辅圣.
工笔画在当代[J]
.当代中国画,2008,0(1):79-79.
5
郭海燕.
轻形·重神·尚意——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追求[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1
6
刘亚东.
“得意忘象”追求无尽天地之象——谈画家昆仑子[J]
.艺术市场,2010(1):10-19.
7
李新峰.
观物取象和得意忘象——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法则[J]
.美术向导,2010(4):74-76.
8
常承.
由“墨戏”看吴为山教授的写意雕塑[J]
.长春大学学报,2012,22(7):880-883.
9
蔡晓璐.
“得意忘象”──中国古代文人画“具象写意”之路探源[J]
.文史博览(理论),2009(7):16-18.
10
方凤情.
试析“得意忘象”在吴冠中国画中的运用[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5,0(8):56-57.
大舞台
201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