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水中浮游生命有机体对磷酸盐的吸收速度
被引量:3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13-119,共7页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同被引文献22
1 尹大强,覃秋荣,阎航.环境因子对五里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 .湖泊科学,1994,6(3):240-244. 被引量:137
2 朱必凤,马海燕.鲫鱼肝微粒体芳烃羟化酶指示多环芳烃对水体污染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1995,15(2):153-156. 被引量:13
3 于红霞,环境科学,1995年,16卷,1期,9页
4 朱必凤,江西大学学报,1990年,14卷,2期,42页
5 胡西城,环境科学丛刊,1989年,10卷,4期,4页
6 朱志宁,环境科学学报,1987年,7卷,3期,339页
7 张毓琪,环境科学学报,1986年,64卷,4期,669页
8 Ritchie R J, Trautman D A, Larkum A W D. Phosphate uptake in the cyanobacterium Synechococcus R 2 PCC7942 [J].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1997, 38( 11 ): 1232~1241.
9 Rigler F H. A tracer study of the phosphorus cycles in lake water[J]. Ecology, 1956, 37: 550~562.
10 Levinc S N, Stainton M P, Schindler D W. A radiotraccr study of phosphorus cycling in a eutrophic Canadian shield lake, Lake 227, Northwestern Ontario[J]. Can. J. Fish.Aquat. Sci., 1986,43: 366~377.
引证文献3
1 朱必凤,邓少平,林志红.芳烃羟化酶与鲫鱼组织富集多环芳烃和代谢释放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38-41. 被引量:7
2 史小丽,王凤平,蒋丽娟,杨柳燕,孔志明,高光,秦伯强.扰动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02,22(6):537-541. 被引量:35
3 史小丽,王凤平,蒋丽娟,杨柳燕,孔志明,秦伯强.光照时间对外源性磷在模拟水生态系统中迁移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03,24(1):40-45.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50
1 邹鹏,王刚,杨柳燕,肖琳,蒋丽娟,魏钟波.铜绿微囊藻对金鱼藻生长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09(1).
2 韩小波,孔繁翔,阎荣.太湖铜绿微囊藻磷摄取动力学若干重要参数与其竞争优势相关研究[J] .湖泊科学,2004,16(3):252-257. 被引量:21
3 彭进平,逄勇,李一平,丁玲,陆玉忠,李景波.水动力条件对湖泊水体磷素质量浓度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3,12(4):388-392. 被引量:28
4 王霞,吕宪国,张学林,张竹青.松花湖铜绿微囊藻无菌株和单藻株生长因素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5,24(5):518-522. 被引量:6
5 杨柳燕,王勤,史小丽,蒋丽娟,肖琳,秦伯强.铜绿微囊藻磷代谢过程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4):686-689. 被引量:18
6 王珂,逄勇,高光.不同扰动条件下微囊藻和栅藻竞争能力的比较[J] .江苏环境科技,2006,19(2):40-42. 被引量:10
7 陈刚.浅水湖泊底泥与上覆水间磷迁移规律的研究[J] .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19(3):17-19. 被引量:7
8 刘冬梅,姜霞,金相灿,徐玉慧,王琦.太湖藻对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过程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4):8-13. 被引量:31
9 潘成荣,张之源,叶琳琳,郑志侠,汪家权.环境条件变化对瓦埠湖沉积物磷释放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148-152. 被引量:36
10 王霞,吕宪国,白淑英,张竹青,闫伯茹,于力,张学林,张丽娴.松花湖富营养化发生的阈值判定和概率分析[J] .生态学报,2006,26(12):3989-3997. 被引量:26
1 冀建鹏,徐志方.磷酸盐的氧同位素示踪磷来源及循环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S2):360-363. 被引量:9
2 王如松.生态环境内涵的回顾与思考[J] .科技术语研究,2005,7(2):28-31. 被引量:46
3 卢建国,赵永宏,卢建勇.气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2009(11):78-79.
4 张雪玲.如何测试水质中的有机物污染[J] .中学生物学,2002,18(5):26-27.
5 曾文学.浅谈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J] .中国科技博览,2014(11):189-189.
6 张庆辉.论战略转变在大学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基于华中科技大学的案例分析[J] .大学(研究),2014(2):20-25.
7 刘瑛,孙培智.基于伦理上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J] .大家,2012(9):104-104.
8 吴宝铃,李永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 .自然资源学报,1987,2(4):369-377. 被引量:3
9 杨金燕,杨锴,李廷强,唐亚,黄仁豪.环境样品中总钒、钒(V)和钒(Ⅳ)分离测定方法探讨[J] .生态环境学报,2010,19(3):518-527. 被引量:9
10 陈晓露,韩起家,周晓燕.浅议(白蚁)生态与IPM技术应用[J] .白蚁防治,2006(4):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