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冲突与融合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最宝贵的财富,二者在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有过独立、疏离、对立以及一度的结合趋势,但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任何独立的一方都不可能实现全社会和谐、统一发展,只有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够促进使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
胡安娜
机构地区
九江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70-73,78,共5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冲突
融合
辩证统一
分类号
B023.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陈康敏,刘光胜.
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J]
.教育与现代化,2009(4):48-52.
被引量:7
2
张志顺,王鹤岩.
文化哲学视域下科学与人文的整合[J]
.学术交流,2012(4):45-48.
被引量:9
3
陈其荣.
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J]
.山东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2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M.W.瓦托夫斯基,岳长龄.
维也纳学派和社会运动[J]
.世界哲学,1985(2):69-74.
被引量:7
2
G.伽汀,鲁旭东.
范式和解释学:论库恩、罗蒂和社会科学(对话)[J]
.世界哲学,1984(6):40-45.
被引量:3
3
林钧敬.知识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翟振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刘洋.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
6
乔治·萨顿 陈恒六译.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68.124-125.
7
卡尔·波普尔 杜汝楫 邱仁宗译.历史决定论的贫困[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8
M·W·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5..
9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17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35
1
郑元景.
科技理性的价值考量[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50-53.
2
郑元景.
科技进步与社会和谐[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1-5.
被引量:3
3
李丽.
科学主义的价值之维[J]
.北方论丛,2007(2):114-117.
被引量:1
4
浦艳秋.
科学主义与民族科学意识的培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1):10-11.
5
钱振华.
“斯诺问题”的默会解决及其意义[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44-148.
6
王雁.
学前教育需要生态研究[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1):19-21.
被引量:1
7
谢柯.
从科学主义视角重新审视许渊冲先生的某些翻译观点[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94-96.
被引量:1
8
杨兴玉.
边缘性整合:当下文艺学的现代性[J]
.阴山学刊,2010,23(1):44-48.
被引量:1
9
刘波.
论高职高专学生职业指导与就业[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94-96.
10
陈成文,刘謦瑜.
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范式[J]
.甘肃社会科学,2011(6):80-8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民,李勋琼.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础[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54-55.
被引量:3
2
何芳.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生幸福的精神支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138-144.
被引量:6
3
教材编写课题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7.
4
王大晰.论科学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5
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
石松,董红梅.
当代中国大学科学精神的缺失及其重构[J]
.中国农业教育,2010,11(5):33-35.
被引量:7
7
杨庆华.
高校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1999(9):17-19.
被引量:54
8
赵磊,谢树放.
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育路径[J]
.江苏高教,2011(1):100-101.
被引量:7
9
张瑶.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必然性——新时期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反思[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0X):19-19.
被引量:4
10
苏丹.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融合[J]
.学术交流,2013(1):59-63.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胡秀杰.
浅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具的创新型人才[J]
.考试周刊,2016,0(20):146-147.
2
梁玉琴.
95后大学生科学精神培育途径刍议[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7(2):96-10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伟.
高校创新文化和学风建设中不应忽视科学精神[J]
.中国高校科技,2021(7):24-27.
被引量:5
1
何耀云.
论道德的力量[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1(3):12-13.
2
薛江.
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01(11):8-9.
被引量:1
3
何雅敏,李桂霞.
道德与利益的统一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5):72-74.
被引量:1
4
赵晓芬.
社会和谐语境中的个人与社会的和谐[J]
.求实,2008(3):33-35.
被引量:2
5
吴玫瑰.
社会变迁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现代职业教育,2015,0(12):78-79.
被引量:3
6
薛俊强.
马克思的“个人”、“国家”与“社会”关系视域的开启——从与黑格尔、卢梭的关系视角之审视[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5):71-76.
被引量:2
7
武晟.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J]
.广东社会科学,2005(2):79-83.
被引量:1
8
王玲玲,王燕.
试探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29-32.
9
李静娟.
论社会与人发展的辩证统一性[J]
.学术交流,2003(10):14-18.
被引量:2
10
蔡志栋.
论章太炎对黑格尔式现代性的批判[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5):37-43.
被引量:3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