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四川清音唱腔流派的形成与流变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地域文化孕育了曲艺地域性唱腔流派和个人唱腔流派。四川清音唱腔有三大流派,是在历史上相对封闭时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性唱腔流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变化,这三大流派逐渐融合,催生了以个人唱腔流派为主体的多元化唱腔风格的诞生,并代代接力,传承发展。
作者
江黛骐
机构地区
四川省曲艺研究院
出处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42,共4页
Sichuan Drama
关键词
四川清音
唱腔流派
地域性
流变
传承发展
分类号
J617.9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4
1
喻意志.中国音乐史(概述部分)[M].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0.
2
甘孜州文化局艺术集成办公室.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四川卷)[M].甘孜州文化局艺术集成办公室,1991.
3
重庆市文化局编.重庆市文化艺术志[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冯光钰.
从地域文化看曲艺唱腔流派[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4):7-13.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
1
任超平.
徐州琴书音乐研究[J]
.艺术百家,2010,26(3):223-227.
被引量:5
2
乔建中.
音乐文化与地理空间--近三十年来的区域音乐文化研究[J]
.音乐研究,2011(3):5-18.
被引量:62
3
王跃萍.
网络传播模式下徐州琴书的承传[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6):151-154.
被引量:1
4
马龙.
文化生态环境对于河南坠子的影响[J]
.戏剧之家,2016(12):52-52.
被引量:1
5
马锡骞.
长沙弹词与苏州弹词艺术形式及现状比较[J]
.音乐大观,2014,0(1):76-77.
6
郑炳颉.
济源王屋琴书现状调查及思考[J]
.音乐大观,2014,0(11):247-250.
同被引文献
9
1
廖红梅.
“哈哈腔”与“花腔”不同的艺术生命力论析[J]
.四川戏剧,2010(1):75-77.
被引量:9
2
肖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清音”在重庆地区的传承与保护[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8(6):166-172.
被引量:5
3
刘翠翠.
新媒体环境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
.青年记者,2019(2):65-66.
被引量:10
4
温丽君.
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
.戏剧文学,2016(8):74-76.
被引量:13
5
陈缨.
世俗古韵的基因库:四川清音音乐形态特点[J]
.四川戏剧,2016(8):112-114.
被引量:4
6
张旭东,董子铭.
新时代传统曲艺焕发现代活力的三个维度[J]
.四川戏剧,2017(12):111-113.
被引量:5
7
赵彬.
四川清音的练声(演唱)技巧对声乐演唱的影响[J]
.四川戏剧,2018(1):175-177.
被引量:2
8
张明.
中国民族音乐在多元音乐文化教育思想下的传承与发展[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5):99-102.
被引量:11
9
李雪玲,杨媛.
四川清音的演唱技巧对四川民歌发声训练之借鉴研究[J]
.戏剧之家,2015(3X):82-8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崔小红.
四川清音研究综述[J]
.黄河之声,2019(17):4-5.
被引量:3
2
田金迪,苏毅苗.
四川清音“哈哈腔”的演唱方法分析[J]
.四川戏剧,2020(9):86-89.
被引量:1
3
朱晓慧.
太和清音的发展困境与传承保护路径探索[J]
.今古文创,2021(11):91-9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蓉颜.
四川清音的传承与变迁[J]
.美眉,2020(2):122-123.
2
蒋征.
“五法”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清音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小放风筝》为例[J]
.林区教学,2020(11):83-86.
被引量:1
3
何雨虹.
四川清音《小姑出嫁》初探[J]
.戏剧之家,2021(26):41-42.
4
张佳明.
四川清音研究综述与展望[J]
.民族音乐,2022(2):4-8.
被引量:1
1
百花齐放 越剧百年[J]
.浙江档案,2006(4):32-33.
2
王永霞.
浅谈徽剧的声腔形成以及音乐特色[J]
.广播歌选,2010(8):79-80.
被引量:1
3
汪铁波.
试谈京剧唱腔流派的发展[J]
.剧作家,2006(3):85-85.
4
王丽娟.
从流派和剧目角度对比吉、评两剧发展的得失[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59-60.
5
杜燕.
浅析京韵大鼓的三大唱腔流派——刘派、白派和骆派[J]
.黄河之声,2011(2):90-91.
被引量:2
6
占陈良.
浅谈对粤剧唱功和技巧的几点体会[J]
.南国红豆,2004(3):34-36.
被引量:1
7
刘伟.
京韵大鼓唱腔流派浅述[J]
.中国体卫艺教育,2008(1):22-23.
被引量:2
8
焦丽君.
浅析“梅派”艺术的唱腔之美[J]
.科学中国人,2014(9X):83-83.
9
王丽娟.
从流派和剧目角度对比吉、评两剧发展的得失[J]
.戏剧文学,2014(5):16-19.
被引量:2
10
张涛.
豫剧的唱腔之美[J]
.艺术品鉴,2015,0(2):210-210.
四川戏剧
201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