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紫云英在茶园的应用效果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尤溪县茶园冬季套种紫云英旱作模式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推广了紫云英在生态茶园建设中的栽培技术,以期达到改良土壤、增产增效的生产目的。
作者
蒋兴铀
陈天志
詹本光
机构地区
尤溪县坂面镇农技站
尤溪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1,共2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紫云英
茶园
应用效果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沈生元,莫美英,穆利明,许露生,秦淑平,徐燕,庄春梅,王雪萍.
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自繁利用技术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6):151-153.
被引量:4
2
薛德乾,李长英.
余江大叶籽紫云英栽培技术[J]
.科学种养,2010(11):20-20.
被引量:2
3
尤良标.
紫云英新品种“闽紫5号”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农业科技,2012(6):33-3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杨明爽.
稻田紫云英的栽培和利用[J]
.农技服务,2004(8):22-23.
被引量:3
2
林沧,李昱,张秋芳,姜秀勇,郑世椿,罗光宇,张兆庆.
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8,4(3):311-313.
被引量:8
3
姜秀勇,张潮海,于广兰,肖振林,曾大旺.
单季稻田紫云英一次播种多年繁殖利用的栽培模式[J]
.福建农业科技,1999,30(5):29-29.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5
1
朱贵平,张惠琴,吴增琪,胡琴南,顾慧芬,叶放.
紫云英和油菜不同时期翻压对土壤培肥效果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2):205-208.
被引量:16
2
王伯诚,赖小芳,陈银龙,吴增琪,林海忠,项玉英,陈剑.
肥稻模式下紫云英带籽翻耕的生态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3):300-303.
被引量:1
3
殷平,吴勇,周琳,姜朝晖,任可爱.
湘北地区一季稻—紫云英多年连续自繁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20,36(3):33-34.
4
施海帆,郭振飞.
紫云英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草业科学,2020,37(12):2507-2519.
被引量:8
5
黄胜梁.
甜玉米—杂交稻—紫云英生态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23,41(2):37-4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7
1
蔡天军.
紫云英的栽培及应用前景[J]
.作物杂志,2005(3):57-58.
被引量:8
2
祝金虹.
新垦茶园套种经济绿肥技术应用[J]
.福建茶叶,2006,29(1):14-15.
被引量:8
3
祝金虹,张小乖,翁建凤.
茶园生态绿肥——百喜草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福建茶叶,2006,29(2):30-31.
被引量:3
4
吴洵.
试论复合生态有机茶园区建设与循环农业技术[J]
.中国茶叶,2006,28(6):36-37.
被引量:3
5
吴洵.
有机茶生产必须十分重视茶园绿肥[J]
.中国茶叶,2010,32(5):31-31.
被引量:11
6
李慧玲,林乃铨,郭剑雄,王水金,张文锦.
不同绿肥品种在茶园的生态适应性[J]
.茶叶科学技术,2011(4):24-27.
被引量:22
7
俞巧钢,叶静,马军伟,孙万春,邹平,符建荣,殷建祯,徐建祥.
山地果园套种绿肥对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2,26(2):6-10.
被引量:43
引证文献
2
1
陈宗钦.
野生地菍草在茶园的应用及栽培技术[J]
.福建茶叶,2015,37(5):18-21.
被引量:3
2
林芳.
山地果园套种紫云英的栽培技术[J]
.东南园艺,2016,4(2):27-3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刘燕.
乡土植物地稔的繁殖技术及园林应用进展[J]
.现代园艺,2016,39(16):17-18.
被引量:2
2
刘启鹏.
柑橘“绿肥+自然生草”种植模式及替代化肥效果评价[J]
.福建农业科技,2018,49(12):35-37.
被引量:1
3
刘彩玲,何春梅,王飞,王利民,李清华,黄毅斌.
PEG胁迫下不同紫云英品种萌发期抗旱性评价[J]
.江西农业学报,2019,31(9):68-72.
被引量:5
4
黄日斌,陈春云,叶茂金,宁大昌,张素,陈虹池,董青松.
地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2021,23(5):95-98.
被引量:3
5
邱才飞,邱小英,陈金,邵彩虹,钱银飞,关贤交.
NAA和IBA浸沾浓度及时间对地菍插枝发根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23,43(3):47-50.
被引量:2
1
姜海洋,马光恕,王萌,施园,高铃铃,廉华.
马铃薯块茎不同部位糖类物质的变化特点[J]
.作物杂志,2016(6):73-78.
被引量:1
2
刘根红,许强,康建宏.
宁夏引黄灌区6种旱作模式生长期土壤氮磷变化规律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2011,32(1):31-34.
被引量:5
3
长治市推行七种旱作模式[J]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12):23-23.
4
董加贵,徐茂裕,安玉林,孙明珍.
小麦/黄烟//甘薯周年覆膜旱作模式及应用技术[J]
.作物杂志,2007(5):71-73.
被引量:2
5
田江峰,岳先敏.
机械化旱作农业的试验与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9):24-25.
6
赵亚妮,王科,王佳锐,陈远学,杨昱.
施氮对单作和套作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7):845-852.
被引量:10
7
孙永健,马均,孙园园,徐徽,严奉君,代邹,蒋明金,李玥.
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冈优527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0):2047-2061.
被引量:36
8
王萍,潘尔珣.
贵州山区缓坡地旱作耕地氮磷流失规律初探[J]
.农技服务,2014,31(2):83-85.
9
郑海金,胡建民,黄鹏飞,王凌云,万佳蕾.
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磷流失比较[J]
.水土保持学报,2014,28(6):41-45.
被引量:39
10
严奉君,孙永健,马均,徐徽,李玥,代邹,杨志远,蒋明金,孙园园.
灌溉方式与秸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对秸秆腐熟特征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11):1435-1444.
被引量:8
福建茶叶
201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