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0个普通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10个普通玉米品种为试材,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对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登海3769、登海605、承玉19、丰乐21、浙凤单1号产量超过或与对照基本相当,在品种适应性以及产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适合在浙江省推广种植。
作者
张泉锋
姜聪
沈年伟
机构地区
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700-701,共2页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普通玉米
品种比较
浙江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李立,欧阳西荣.
玉米不同品种的产量和植株性状的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5):484-487.
被引量:14
2
山东农业科学院.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3
农永前,赵干贤,李志翘,黄梅燕,黄小凤.
广西玉米新品种在崇左市的比较试验[J]
.中国种业,2014(2):49-51.
被引量:5
4
闫海霞,付家锋,赵月强,柳家友,吴伟华,袁刘正,朱世蝶,于蕾,张卉.
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及其筛选[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7):33-35.
被引量:10
5
段梅堂,韩淑华,刘艳芳,王亚男.
乐陵市高产玉米品种筛选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2013,45(6):61-62.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戴景瑞,鄂立柱.
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玉米科学,2010,18(1):1-5.
被引量:258
2
吴伟华,柳家友,贾延钊.
综合评判玉米新品种之高产稳产及适应性[J]
.杂粮作物,2004,24(4):192-193.
被引量:3
3
高玉琴,安静涛,崔渊.
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
.种子世界,2004(10):25-26.
被引量:3
4
范守学,马国才,祁永胜.
夏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J]
.种子世界,2000(5):23-24.
被引量:2
5
贾金凤.
玉米杂交新组合品种试验[J]
.种子世界,2000(6):24-25.
被引量:1
6
覃德斌,廖有东.
2004年广西春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J]
.广西农业科学,2005,36(2):99-101.
被引量:9
7
娄华敏,石绍俊.
玉米新品种鲁东南地区生态适应性筛选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2007,39(4):73-74.
被引量:2
8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9
潘林青.“吨粮市”德州粮食高产探秘[N].粮油市场报,2011-10-13(B03).
10
南京农业大学.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M]{H}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145-150.
共引文献
28
1
贾燕风,魏党振,李保托.
玉米新品种锦绣26的主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分析[J]
.基层农技推广,2023(9):13-18.
2
张丽华,杨利华,马瑞昆,张全国,贾秀领,姚艳荣.
铁茬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和植株性状间关系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191-194.
被引量:4
3
欧阳西荣,涂先德,吴玉林,屠乃美.
玉米品种高产稳产性与抗旱性研究[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3):267-272.
被引量:6
4
陈玉君,邓小华,肖守斌,潘九林,伍纯六.
稻田春播杂交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950-8952.
被引量:13
5
潘九林,王霈,秦宣才,王文华,卢朝军.
六个超甜玉米品种在永州丘陵区试栽表现[J]
.湖南农业科学,2010(3):27-29.
被引量:2
6
潘九林,吕远刚,蒋小军,朱旺冲,王松柏.
不同施肥量对早春甜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11(6):60-61.
被引量:1
7
杨太新,王志伟,陈瑞修,李瑞奇,马文迅.
不同玉米品种性状表现及产量分析[J]
.农学学报,2011,1(2):11-14.
被引量:6
8
武俊英,刘景辉,王怀栋,张向前,于翠玲,王莹.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及其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作物杂志,2011(5):36-40.
被引量:38
9
王显瑞,赵敏,张野,贺磊.
糜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4):6-8.
被引量:18
10
潘九林,孙洪波,林娟,张冬娥,王松柏,朱旺冲.
不同种植密度对秋植甜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
.长江蔬菜,2013(14):35-3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9
1
李隆,李淑敏,孙建好,周丽莉,包兴国,张红刚,张福锁.
多样性增加生产力的一种机制——蚕豆和玉米间套作对根际磷吸收的促进[J]
.中国基础科学,2007(4):22-22.
被引量:105
2
刘秀珍,张阅军,杜慧玲.
水肥交互作用对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75-77.
被引量:30
3
刘秀华,刘齐元,王建革.
江西玉米发展的几个问题[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1):212-214.
被引量:6
4
刘天学,李潮海,马新明,赵霞,刘士英.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对叶片衰老、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8,32(4):914-921.
被引量:34
5
段鹏飞,刘天学,李潮海.
黄淮海夏玉米区主要玉米品种多因素综合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4-16.
被引量:25
6
刘强,艾合买提江.
做好玉米品种区试试验工作的几点体会[J]
.杂粮作物,2010,30(5):351-352.
被引量:8
7
何天祥,蔡光泽,陈从顺.
不同玉米品种在攀西地区的适应性研究[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8(1):15-17.
被引量:6
8
安宏明,杨浩文,王红晶,董树亭.
竞争对不同基因型玉米产量及氮素含量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1-4.
被引量:7
9
张世煌.
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十年发展建议[J]
.作物杂志,2012(5):1-3.
被引量:36
10
周海燕,柴强,黄高宝,白锦龙.
绿洲灌区典型间作模式的产量和光能利用效率[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2,47(6):68-73.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4
1
李岩,董本春,王提江,侯文平,李晓光,郑永照,李凯,岳阳.
玉米品种适应性鉴定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73-74.
被引量:1
2
卢瑞乾,张同香,洪玮,张晓春,孙永霞.
玉米新品种创新联盟比较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17(8):94-97.
被引量:1
3
李怀胜,艾海峰,王贺亚,王斌.
玉米新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J]
.农村科技,2018(1):11-13.
4
王淑彬,张鹏,杨文亭,袁培恩,黄国勤.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玉米品种筛选[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1):10-1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卜俊周,岳海旺,彭海成,陈淑萍,魏建伟,谢俊良.
玉米新品种适应性“四级梯次鉴定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
.河北农业科学,2017,21(2):85-87.
被引量:1
2
肖灿荣.
甜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18,49(8):16-19.
被引量:2
3
王静,苏东涛,李娜娜.
晋中盆地不同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作物产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20(21):5-7.
被引量:2
4
封亮,王淑彬,杨文亭,俞霞,李淑娟,袁嘉欣,黄国勤.
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大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6):882-890.
被引量:11
5
封亮,黄国勤,杨文亭,黄天宝,唐海鹰,麻巧迎,王淑彬.
江西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作物产量及种间关系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1,29(7):1127-1137.
被引量:22
6
廖明山,曾林,戈芹英,宋云飞.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间作大豆示范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35-37.
被引量:4
7
柳开楼,李浩,张景云,胡丹丹,宋惠洁,胡志华.
石灰配施微生物菌剂对大豆套种西瓜产量和红壤肥力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3):45-48.
8
孙婷,唐玉林,王东,徐子媛,钱光华,朱礼科,陈福清,伏广成,李文雨.
2022年灌云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筛选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23(5):123-129.
被引量:1
1
王崇香,蔡玉金,史艳昌,陈洪敬,刘光磊.
玉米新品种登海605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89-89.
被引量:3
2
段永波.
玉米品种登海605在献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4(7):237-238.
被引量:3
3
茅红晖,寇军辅.
硬粒小麦品种适应性的研究[J]
.凉山科技,1989(1):16-18.
4
翟婉萱,杨淑兰.
区域试验中品种适应性的分析方法[J]
.辽宁农业科学,1990(6):37-40.
被引量:3
5
暴成光.
影响马铃薯品种适应性的因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0(6):18-23.
被引量:1
6
夏春兰,蒋建华,陈威振.
玉米—新玉45号[J]
.新疆农垦科技,2013,36(2):34-35.
7
滕佰谦,周立华,金益.
甜菜不同类型品种适应性稳定性分析[J]
.中国甜菜,1992(3):8-13.
被引量:1
8
龚胤昕.
高产优质荞麦新品种——苦荞10号[J]
.中国农村科技,1996,0(9):26-26.
被引量:1
9
赵秋,李玲,何伟锋,高丽杰.
特早熟绿豆新品种“辽绿28”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
.辽宁农业科学,2011(1):91-92.
被引量:1
10
孙守营,孟红卫,马文君.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
.新疆农业科技,2003(z1).
被引量:2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