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物理因子配合牵伸手法治疗婴幼儿先天性斜颈的效果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探讨先天性斜颈患儿干预时机、颈部包块大小及旋转受限程度对本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根据开始治疗年龄分成15~30 d组(n=14)、31~90 d组(n=33)、91~180 d组(n=13);根据胸锁乳突肌血肿大小分成<1 cm组(n=21)、1~2 cm组(n=35)和>2 cm组(n=4);根据颈部被动活动度受限程度分成旋转受限≤30°组(n=33)和旋转受限>30°组(n=27)。所有患儿均采用碘离子导入、音频电疗和牵伸手法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结果经过1~6个月治疗后,15~30 d组优良率为92.9%,31~90 d组优良率为81.8%,91~180 d组优良率为62.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胸锁乳突肌血肿<1 cm组优良率为95.2%,1~2 cm组优良率为80.0%,>2 cm组为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受限≤30°组优良率为93.9%,旋转受限>30°组优良率为7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始治疗时间、颈部包块大小、转头受限程度均影响患儿疗效,且干预时间越早、包块越小、转头受限越轻效果就越好。
出处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32-1735,共4页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二级参考文献129

共引文献96

同被引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