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131-132,共2页
Journal of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74
-
1闪雄.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语文建设,2000(10):15-16. 被引量:65
-
2梁书杰.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5(6):191-193. 被引量:10
-
3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278-281. 被引量:18
-
4邓文彬.网络语言的定位与规范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273-277. 被引量:32
-
5幸嫚.对现今网络语言的几点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40-43. 被引量:1
-
6陈伟.通过网络音译新词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J].文教资料,2007(23):122-123. 被引量:3
-
7陈文钦.网络语言的兴起成因分析及其网络语言规范化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S1):96-97. 被引量:5
-
8宋贝贝,路艳梅.论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370-371. 被引量:2
-
9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5):289-290. 被引量:13
-
10于全有,周仲全.网络语言:异变的震颤与规范[J].文化学刊,2007(6):106-11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6
-
1陈一民.网络词语生成方式之“借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6):125-128. 被引量:1
-
2张丹.浅议短信语言的语句结构形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64-66. 被引量:1
-
3王青.网络修辞给我们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8(34):282-282.
-
4杨艳兰.美学视角下网络语言谐音效果致成原因分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6):86-87. 被引量:4
-
5曾丹,吉晖.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5):103-106. 被引量:15
-
6陈春雷.从失范走向规范——关于网络语言影响及规范策略的思考[J].学术界,2011(4):195-202. 被引量:28
-
7张丹.基于符号学释析“短信谐音”[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4):82-86.
-
8张伟.谐音修辞手法在网络词语中的运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10):146-148. 被引量:3
-
9郑明明.浅析网络俚语中的谐音现象[J].科技信息,2011(31):235-235. 被引量:1
-
10陈静,刘祥清.试论网络词语谐音音译[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14-117. 被引量:2
-
1周楠,杨莉.浅析“有读过”中“有”字是否多余[J].魅力中国,2014(18):235-235.
-
2张杭萍.由“間う”的音便形谈起[J].日语知识,2007(3):8-9.
-
3张仁山.翡翠辨(之二)[J].珠宝科技,2003,15(4):41-46. 被引量:1
-
4吴术燕.模因理论视角下语言规范化问题探讨[J].小说评论,2013,0(S1):267-270.
-
5段胜峰.从几则修辞格翻译实例谈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113-115. 被引量:1
-
6李剑波.论法律英语的词汇特征[J].中国科技翻译,2003,16(2):16-21. 被引量:46
-
7黄晓鹏,马波.从图式理论看招投标文件的翻译[J].科技信息,2008(19):214-214.
-
8高凤江.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选择的理性和习性原则[J].语言与翻译,2005(4):55-58. 被引量:7
-
9刘光婷.论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J].梧州学院学报,2010,20(5):63-66. 被引量:1
-
10吴术燕.试论现代汉语缩略语的规范问题[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2):58-6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