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核苷(酸)类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于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不能自发清除 HBV 而引发的慢性感染性疾病[1]。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或阻止CHB 疾病进程。长期应用核苷类似药物抗病毒治疗是目前 CHB 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核苷类药物在抗病毒的过程中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故临床医师对此类药物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 HBV 耐药性及其出现后病情反弹导致的病情恶化等方面。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提醒临床医师需警惕治疗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该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文献报告的抗乙肝病毒核苷(酸)类似物所致的不良反应除了HBV 耐药性及其出现后病情反弹外,主要还包括肾小管病、肌病、周围神经病变和乳酸酸中毒等。本文就长期使用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做一综述,现报道如下。
出处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1653-1654,共2页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116

共引文献3266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