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的广州画坛: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对象,讨论日记主人如何运用绘画实践及其作品,建构并经营其社交生活,着重分析书画在其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沟通功能,也使嘉道年间广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格。首先,仪式性和非仪式性场合的赠礼画在谢兰生与友人的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了沟通的功能。其次,谢兰生与人会晤雅集时,往往通过书画创作增加社交生活的文化内涵。再次,在携友出游这种流动雅集中,谢兰生与僧道、寺庙的交往,为繁嚣的商业城市注入一份从容幽雅的闲情逸致,也为广州文化的丰富面相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脚注。
作者 李若晴
出处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2,41-48,共9页 Art Research
基金 201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的广州画坛"成果 批准号:GD12YYS02 201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岭南画派研究>[2012ZGXM_001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37

  • 1朱万章.岭南诸家题肤公雅奏图卷[J].收藏.拍卖,2005(1):42-43. 被引量:2
  • 2王建军,慕容勋.论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3(1):76-84. 被引量:9
  • 3杨懋建.《梦华琐簿》,张次溪编.《清代燕都梨园史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354页.
  • 4明·陈子壮着.《陈文忠公遗集》,卷二.香港何氏至乐楼,1976年.
  • 5清·何淙修撰.《光孝寺志》,卷七,广东编印局,1935年.
  • 6清·何淙修撰.《光孝寺志》,卷六,法系志,广东编印局,1935年.
  • 7明·陈子壮着.《陈文忠公遗集》,卷六.香港何氏至乐楼,1976年.
  • 8清·何淙修撰.《光孝寺志》,卷二,广东编印局,1935年.原序三.
  • 9明·袁崇焕著、张伯桢辑.《袁督师遗集》,卷二,香港何氏至乐楼,1976年.
  • 10李健儿.《陈子壮年谱》.载《广东文物》.卷七,人物考证门,上海书店,1990年.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