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讲鲁迅何以可能——兼评竹内好的《鲁迅》
出处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5年第4期118-126,共9页
Graduate Students'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46
-
1杨义.新文学开创史的自我证明——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所作导言[J].文艺研究,1999(5):62-72. 被引量:29
-
2葛兰西著.《狱中札记》[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8页、第292页、第244页、第7页、第332页.
-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9页.
-
4布鲁姆(AllenBloom).《亚历山大·科耶夫》[A].张辉选编.《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C].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
-
5科耶夫.《黑格尔著作导论》[A].汪民安译.《生产》[C].,(第一辑).421页417页429,438页.
-
6鲁迅.《阿Q正传》[A]..《呐喊》[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11-112页.
-
7鲁迅.《祝福》[A]..《彷徨》[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18页.
-
8张历君.《记忆、反抗与主体建构—论鲁迅的“记忆阅读”与“记忆书写”》[M].,..
-
9鲁迅.《在酒楼上》[A]..《彷徨》[C].,.30页.
-
10安敏成.《现实主义的限制》[M].,.93页92页.
共引文献301
-
1于沐阳.消费主义与世纪之交小说创作[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6):61-64.
-
2程良宏,赵建梅.教学的政治实践属性及其深化体认——兼析教学作为政治实践的历史传统、当下表征与深化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1):93-102. 被引量:7
-
3周珉佳.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与“后鲁迅时代”[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167-176. 被引量:1
-
4王晓华.别现代性与中国学术的原创机缘[J].都市文化研究,2021(2):347-351.
-
5郑闯琦.中国现代思想传统中的《北方的河》[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6):60-71. 被引量:2
-
6胡景敏.“新启蒙”与新时期的知识生产[J].粤海风,2009(1):11-14. 被引量:1
-
7李运兰.试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基本精神[J].文教资料,2006(6):37-38.
-
8顾肃.关于民主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4):77-82.
-
9李月军.近二十年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与分析[J].书屋,2003(3):14-19. 被引量:5
-
10刘学明.平凡中见伟大——重读《自嘲》,兼评鲁迅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4(4):68-70. 被引量:1
-
1谢超,刘乐平.鲁迅——当代大学生眼中熟悉的陌生人[J].职业圈,2007(11X):92-92.
-
2李摩诘.鲁迅[J].天涯,2013(1):93-114.
-
3《鲁迅》文献图片集—鲁迅博物馆编[J].鲁迅研究月刊,2009(2):51-51.
-
4竹内.《鲁迅》[J].鲁迅研究月刊,2010(2). 被引量:1
-
5微评集锦:李摩诘《鲁迅》(《天涯》2013年1期)[J].天涯,2013(2):50-50.
-
6栾梅健.“外部研究”何以可能——以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为例[J].文艺争鸣,2009(7):1-3. 被引量:1
-
7朱松苗.“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何以可能?——论《牡丹亭》之“情”[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57-61.
-
8王幅明.周海婴的胸襟[J].文学教育,2011(10):10-11. 被引量:1
-
9应必诚.红学何以可能(下)[J].红楼梦学刊,2015(4):1-43. 被引量:1
-
10应必诚.红学何以可能(上)[J].红楼梦学刊,2015(3):68-10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