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独资设立研究与开发(R&D)机构,这些R&D机构不仅导致我国人才大量流失、抑制我国技术创新,而且易造成我国企业的逆向技术转移。针对这些不利影响,我们应该鼓励跨国公司以非独资的方式设立R&D机构、加强合作,建立企业间虚拟R&D网络联盟、积极引导国内企业开展R&D的国际化。
作者
徐林
机构地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53-54,共2页
Journal of Taiyuan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跨国公司
R&D
逆向技术转移
R&D国际化
分类号
F276.6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彭纪生,刘春林.
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转移的冷思考[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6):79-84.
被引量:14
2
齐欣.
跨国公司在华R&D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挑战与对策[J]
.国际经贸探索,2003,19(2):20-23.
被引量:6
3
吴国生.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影响[J]
.求是学刊,2001,28(4):57-60.
被引量:4
4
戴志敏.
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研究与开发战略的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1(1):46-49.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明军.跨国公司对华封锁技术[N].扬子晚报,2002-09-19(8).
2
金伟忻 等.苏州以全球眼光高起点规划开发沿江[N].扬子晚报,2003-02-10(6).
3
杨瑞法 等.中国制造真相[N].21世纪经济报道,2002-08-12(8).
4
黄蓉.研发高端不来我国市场成日企逃亡福地[N].国际金融报,2002-08-16(2).
5
王雪峰 徐勇.跨国公司给中国工业技术带来了什么[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05-24(2).
6
王洛林.2000中国外商投资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7
齐欣.国际技术互流机制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8
尚勇等.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9
UNCT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5.
10
UNCT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9.
共引文献
37
1
陈东平.
跨国公司在华人才本土化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
.生产力研究,2008(12):67-70.
被引量:1
2
孙卫芳.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需要“管理创新”[J]
.前沿,2004(10):39-41.
3
孙文祥,彭纪生.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研究评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23-30.
被引量:12
4
刘刚,张浩辰.
在华外资企业的技术控制探讨[J]
.世界经济研究,2004(10):66-72.
被引量:11
5
曹永峰,葛俊龙.
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成长与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J]
.国际贸易问题,2004(12):66-69.
被引量:2
6
曾一军.
跨国公司在华新产品开发策略与中国企业的对策[J]
.当代财经,2004(12):101-104.
7
江南,王诺.
积极利用 加强监管——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若干观点综述[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4):37-47.
被引量:1
8
周静,陈湛匀.
对跨国公司R&D分散化影响因素的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05,19(3):35-37.
9
彭纪生,孙文祥.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理论思考——基于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分析框架[J]
.中国软科学,2005(4):112-119.
被引量:15
10
曹洁,肖玲诺.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溢出效益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5,7(3):77-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1
1
蒋殿春.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04(4):62-66.
被引量:53
2
张雄.
OECD国家激励研发支出的税收政策及借鉴[J]
.涉外税务,2004(12):62-67.
被引量:13
3
彭灿.
基于国际战略联盟的模仿创新:我国优秀企业实现创新模式进化的一条捷径[J]
.科研管理,2005,26(2):23-28.
被引量:15
4
王晓松.
跨国公司R&D对东道国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J]
.理论学刊,2005(1):72-73.
被引量:7
5
张远征,骆品亮.
具有学习效应的虚拟研发组织的激励效率分析[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2):207-213.
被引量:4
6
楚天骄.
跨国公司在印度R&D投资的区域效应[J]
.亚太经济,2005(4):41-43.
被引量:5
7
齐欣,赵勇.
企业间的研发合作:依据、模型与绩效[J]
.国际经济合作,2005(7):41-43.
被引量:9
8
吕宁,程磊.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垄断问题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39-40.
被引量:1
9
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
FDI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
.经济研究,2006,41(2):44-56.
被引量:538
10
朱平芳,李磊.
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J]
.经济研究,2006,41(3):90-102.
被引量:95
引证文献
1
1
李平,鲁婧颉.
R&D全球化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文献综述[J]
.当代亚太,2006(9):10-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马云俊,李晓梅.
开放创新视角下我国产业技术获取模式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497-499.
2
李平,许家云.
金融市场发展、海归与技术扩散:基于中国海归创办新企业视角的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150-160.
被引量:28
1
洪岑,徐林.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挑战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08(15):169-170.
2
崔新健,章东明.
逆向技术转移和逆向技术溢出的内涵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6(12):78-82.
被引量:3
3
周海炜,朱勇.
合资企业中跨国公司技术控制的管理策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24(6):77-80.
4
胡景岩.
外商投资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
.中国科技产业,2003(9):38-39.
被引量:1
5
齐欣.
跨国公司在华R&D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挑战与对策[J]
.国际经贸探索,2003,19(2):20-23.
被引量:6
6
邹玉娟.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转移与母国技术提升[J]
.经济问题,2008(4):105-108.
被引量:16
7
顾珂舟.
中韩船舶企业技术引进战略与技术创新比较研究[J]
.经济师,2008(6):86-88.
被引量:2
8
宣海林,郑鸣.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技术引进战略的冲击及对策[J]
.国际贸易问题,2001(7):11-15.
被引量:7
9
李明国.
弱势并购逆向技术转移的融合管理思维研究综论[J]
.江苏商论,2016(10):73-76.
10
任维真.
技术引进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J]
.天津经济,2014(7):34-37.
被引量:2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