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电影《匆匆那年》观照“80后”青春的集体孤独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青春是"80后"作家创作的主要内容,在这一主题下,青春的梦想、爱情和叛逆成为重要的书写内容,以郭敬明、九夜茴为代表的一批"80后"作家在梦想、叛逆和奋斗之中,将对自由的执迷、对世俗的抗拒和对安全的渴望诠释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孤独,这种深刻的内心孤独在友情、爱情、亲情、激情的映衬下愈发浓烈。由九夜茴原著改编的电影《匆匆那年》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从家园的孤独、时代的孤独、成长的孤独到情感的孤独,深度表现了"80后"集体无意识的孤独,这一思想内涵亦是"80后"影视作品中的内在生命力。
作者 杨艳秋
出处 《艺术教育》 2016年第3期232-233,共2页 Art Education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的比较研究" 项目编号:1151224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50

共引文献21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