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鲁迅的乡愁认同之路 被引量:1

On Luxun's nostalgic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故乡"之于鲁迅不仅作为题材和启蒙的对象被表现,而且被赋予生命与写作中的本源价值和意义;乡愁书写也不仅仅是思乡情结或者理智与情感之纠结的体现,而成为鲁迅自我认同的基本途径。鲁迅的乡愁书写开启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乡愁认同——一种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文学认同之路。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乡愁与认同的问题再一次成为我们时代的症候和热点问题,鲁迅的乡愁认同之路对于世界范围内汉语写作的"开端"意义也日益凸显出来。 For Lu Xun, “hometown” is not only expressed as a subject and an enlightened object, but is also endowedwith life, value and meaning in his writings. The writing of nostalgia for him is not only an expression for homesickcomplex, but also a basic way for self-identification. Lu Xun’s writing of nostalgia opens a way to “nostalgicidentification” in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 way for reflective and critical literary identification. In the globalizationtoday, nostalgia and identification again become the symptoms and hot issues of our times, and Lu Xun’s nostalgicidentification becomes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with its significance for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writing in thewhole world.
作者 卢建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3XZW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A751017)
关键词 鲁迅 “故乡” 乡愁书写 乡愁认同 Lu Xun "hometown" writing of nostalgia nostalgic identific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卢建红.作为文化认同途径的乡愁书写[J].理论视野,2013(7):58-60. 被引量:3
  • 2鲁迅.呐喊·自序[c]//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39.
  • 3鲁迅. 家庭为中国之基本[C]// 鲁迅全集(第4 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4鲁迅. 书信·110102·致许寿裳[C]// 鲁迅全集(第11 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5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C]// 鲁迅全集(第8卷).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 6赵国新. 情感结构[C]// 赵-凡. 西方文论关键词. 上海: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 7唐小兵. 现代经验与内在家园: 鲁迅《故乡》精读[C]// 英雄与凡人的时代: 解读20 世纪.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1.
  • 8鲁迅.朝花夕拾·小引[C]∥鲁迅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36.
  • 9藤井省三. 鲁迅与契里珂夫--<故乡>的风景[C]// 鲁迅比较研究.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 10王润华.沈从文小说新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吴晓东.现代“诗化小说”探索[J].文学评论,1997(1):118-127. 被引量:60
  • 2瓦尔特.本雅明,张旭东.普鲁斯特的形象[J].天涯,1998,0(5):146-153. 被引量:21
  • 3.《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22页.
  • 4.《孤独者》[Z].,..
  • 5这种心迹正如鲁迅后来在《野草·题辞》(1927)中所描述的那样:"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鲁迅全集》,第二卷,同前,第159页).
  • 6"我"和"魏连殳",与S城学界及"山阳"的绅士们,在对待思想对手的态度上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我"和"魏连殳"看来,思想对手和思想争辩的存在是正常的,因而对于反对甚至肆意攻击自己的言论他们"倒也并不介意";而S城学界及"山阳"的绅士们的态度,则完全相反,由于他们谁都没有什么属于自己个人的思想见解,因此他们在思想层面上是作为一个没有思想的统一体存在的,对于在他们看来是与自己持不同思想见解的人,他们是只能理解成利益角逐场上的敌人的,言论上的争执对他们而言只能是一场残酷甚至血腥的利益倾轧或实力斗争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序曲而已.也正因此,在以流言和匿名文章攻击"魏连殳"之后,他们顺理成章地施展了实力的压迫--由握有一定权力的"校长"将"魏连殳"辞退了;然而在"我"和"魏连殳"这类知识分子的感受中,学界绅士们这最后的一手却乍看起来显得未免"有些兀突",似乎出于情理之外(当然"我"和"魏连殳"毕竟首先是从S城这样的文化土壤上成长起来的,对绅士们所依循的文化惯例是了解的,因而在"我"对"魏连殳"被辞退的事表露出"兀突"感之后,小说中随即又指出,其实"我"是早知"向来如此的".参阅《孤独者》第三节第一段).
  • 7"魏连殳"做"杜师长"顾问后耻于正视包括自己在内的S城人的人格面目的另一方面表现,是他对重新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们开始前所未有地采取近乎恶作剧般的有意的嘲弄态度,这是由"魏连殳"的房东老太太在"魏连殳"死后补叙出来的,较明显的是两个例子,一是对"大良"、"二良"两个孩子改变了先前"低声下气"的态度,转而常常用赏以钱物的手段诱迫孩子们给自己磕响头或装狗叫,另一例是对房东老太太也改了先前较和气的称谓,直呼为"老家伙",甚至要把别人送他的药材转送给房东时,"魏连殳"也是摔在地上,故意让老太太去捡的.至于对自己,"魏连殳"更是表现出一种自己不把自己当人的自我糟践的做法--有钱不存,一味挥霍,有病不医,一心求死.(参阅《孤独者》第五节)
  • 8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黄乔生选编.《书里人生:兄弟忆鲁迅(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83-85页.
  • 9黄平.《知识分子:在飘泊中寻求归宿》[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
  • 10长期以来习用的"古代"(泛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近代"(指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期间)和"现代"(指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这三个中国社会历史分期概念近十几年间持续遭到不少论者的质疑,这些论者一般认为,这三个概念,特别是"近代"和"现代",完全是从一种刻板的社会政治形态的递变理论中派生出来的观念虚像,因而是不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基于此,他们进一步主张应当以较为客观和中立的概念,如"世纪"、"年代"等,来标度或界划中国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过程.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注意到近两百年间中国社会形态的历次重大变化事实上都是由国家政治层面上的深刻变化牵动和制约的,那么我们也就应当承认,尽管"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这一概念系列实质上主要是依据着国家政治结构的状态变化而生发出来的,但它们不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体现中国社会形态两百年来的变迁节奏,而且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显明对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非政治的社会文化形态两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具有正反两面作用的各种重大背景因素.

共引文献258

同被引文献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