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传统节日民俗的变迁与重构——基于身体民俗的视角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下社会传统节日的传承语境、传承主体、传承途径和表征意义均发生了变迁与重构。从身体民俗的角度看,文化主体对信仰与仪式的实践途径增加,感知更为丰富;对节日物质象征体系的理解更为多元化;而对节期活动的参与体验更为形象生动。将传统节日的变迁与重构置于学术话语中,我们应该以传承、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民俗,保持传统节日的民俗心理与身体感知。
作者
甘政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3-156,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传统节日
身体民俗
变迁
原生传统
本生态
衍生态
分类号
K890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7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1
彭牧.
民俗与身体--美国民俗学的身体研究[J]
.民俗研究,2010(3):16-32.
被引量:47
2
张勃.
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J]
.文化遗产,2014(1):34-40.
被引量:18
3
李亦园.
从民间文化看文化中国[J]
.中国文化,1994(1):78-84.
被引量:14
4
萧放.
传统节日的复兴与重建之路[J]
.河南社会科学,2010,18(2):44-46.
被引量:21
5
宋俊华.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J]
.民俗研究,2008(4):5-13.
被引量:45
二级参考文献
84
1
陈勤建.
当代七月七“小人节”的祭拜特色和源流——浙江温岭石塘箬山与台南、高雄七夕祭的比较[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2):5-9.
被引量:5
2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33-37.
被引量:108
3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J]
.学术研究,2006(9):117-121.
被引量:66
4
宋俊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戏曲研究的新路向[J]
.文艺研究,2007(2):96-104.
被引量:35
5
Young,Katharine."Bodylore',in Brunvand Jan Harold ed.American folklore:an encyclopedia,New York:Garland Publishing,1996,p.98.
6
Young,Katharine 编 Bodylore,Knoxville: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Press,1993.
7
Young,Katharine 和 Babcock,Barbara 编 Bodylore(Special Issue of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Vol.107:423,1994.
8
刘铁梁.《非物质性还是身体性?--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思考》,见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web/index.php?NewsID=3736,2009年3月17日引用.
9
汪民安,陈永国.《身体转向》,见汪民安,陈永国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10
Ben-Amos,Dan"Toward a definition of folklore in context",the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1971,84(331),p.13.
共引文献
140
1
李红艳.
感官秩序与媒介实践:一项短视频与乡村文化接触行为的实证研究[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23-44.
2
林继富.
惯习与能动性:身体民俗的生活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23(5):9-16.
被引量:4
3
鲍亚林,于学斌.
非遗视角下乳山镂绣手工艺人的功能建构及其衍变[J]
.山东艺术,2022(6):42-51.
4
曾华美.
岭南民俗舞蹈的身体类型、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3,8(3):96-106.
5
宣炳善.
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品牌与诗路文化带建设[J]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2022(1):52-74.
6
胥秋童.
融入与歧视:符号学视域下残疾人就创业新闻案例分析[J]
.传媒论坛,2022,5(18):80-83.
7
申若希,吕林雪.
元宇宙在北京雕漆数字化的创新融合应用研究[J]
.包装工程,2022,43(S01):283-288.
被引量:9
8
刘贻发.
浅谈东莞望牛墩七夕风俗的保护与传承[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0(7):140-141.
9
王霄冰.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衡量标准——以祭孔大典为例[J]
.文化遗产,2010(4):8-17.
被引量:26
10
钱永平.
遗产化境域中的昆曲保护研究[J]
.文化遗产,2011(2):26-35.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70
1
吴存浩.
城市民俗文化与农村民俗文化差异论[J]
.民俗研究,2004(4):31-44.
被引量:8
2
范大平.
中国传统民俗与当代中国农村文化建设[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23-26.
被引量:6
3
赵秀忠.
弘扬民俗文化 促进新农村建设[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81-84.
被引量:11
4
潘梅.
谷陇苗族芦笙节文化的传承和变迁[J]
.思想战线,2011,37(S1):8-11.
被引量:4
5
陈芳芳.
海西民俗文化的建设与乡村公共空间构筑[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S1):204-205.
被引量:5
6
路易莎.沙因(Louisa.SCHEIN),杨健吾.
贵州苗族文化复兴的动力[J]
.贵州民族研究,1992,12(1):26-32.
被引量:9
7
陆景川.
发展贵州民俗旅游论析[J]
.贵州民族研究,1989,9(4):25-29.
被引量:8
8
刘铁梁.
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2-48.
被引量:109
9
陈玉平.
乡村社会转型与民俗文化变迁[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58-62.
被引量:5
10
谷因.
祭祀大禹:布依族“六月六”节探源[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44-4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苏雷,刘永红.
解构与建构:乡村民俗文化的现代性危机——近20年来国内关于乡村民俗文化变迁的研究综述[J]
.党政干部学刊,2018(11):70-75.
被引量:4
2
赵鹏,安佑志.
贵州世居民族节日民俗时空分布研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7,20(2):77-80.
3
陈华文,余玮.
文化再生产与民俗传承动力分析——以杭州拱墅“半山立夏节”为例[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4):144-154.
被引量:4
4
王美英.
彝族“阿依蒙格”节活态仪式表达与文化功能研究——基于凉山雷波大谷堆村的实践调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2):41-46.
被引量:4
5
薛映月.
非遗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和路径突破[J]
.天工,2024(23):75-7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冯霞,戚杰强.
少数民族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探究[J]
.传承,2021(1):57-62.
被引量:3
2
费文君,高祥飞.
解构主义视角下的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民俗文化旅游规划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0(5):86-90.
被引量:3
3
宋海蓉.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民俗文化面临的困境及创新路径[J]
.乡村科技,2020,0(7):32-33.
被引量:6
4
赵美琛,苏雷.
农村电商直播助力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
.电子商务,2020,0(5):13-14.
被引量:41
5
梁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研究综述[J]
.歌海,2020(3):11-15.
6
袁瑾.
传统节气时序重构与当代公共文化生活--以江南蚕乡为中心的讨论[J]
.文化遗产,2021(3):24-33.
被引量:2
7
宁晶,陈华文.
外推与内生: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再生产的动力机制[J]
.文化遗产,2021(5):126-132.
被引量:9
8
王喜斌,蔡国英.
活态表现及文化意蕴:西北农村正月“迎神仪式”的人类学考察[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1):72-80.
被引量:1
9
苑立军.
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再生产的动力学分析[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4):121-125.
被引量:1
10
孔令昊.
论中国环境史学科范式转向[J]
.云南社会科学,2023(5):149-161.
1
张宁,耿纪平.
论王祥其人及其孝行[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35(12):39-42.
2
于云瀚.
论春秋战国时代城市习俗的变迁与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1999(5):102-107.
3
秦义.
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4):29-31.
4
韩一敏.
试论榆林传统节日民俗[J]
.榆林学院学报,2011,21(3):32-36.
被引量:3
5
宫帅.
春节民俗的现代性探析[J]
.青年与社会(中),2014(2):348-348.
6
陈继鸣,胡俊峰.
荣威350陪你过情人节[J]
.中国汽车市场,2012(12):46-47.
7
张进.
浅议档案学视野下民俗文化的传承途径[J]
.黑龙江史志,2014(15):90-91.
被引量:2
8
付启元,李良玉.
1949年前后南京社会救济的变迁与重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30-39.
9
大卫.
2015重走丝路第一站仰韶村遗址[J]
.理财(经济),2015(11):11-11.
10
胡宜.
槛外薪传的学术承接与对话——读萧楼的《夏村社会》[J]
.开放时代,2011(7):151-158.
社会科学家
201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