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个“讲求”:中华美学精神的精髓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使我们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意识,也有了更具实践意义的文化自信。尤其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命题,无论是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文艺批评,抑或中国美学或文艺理论史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
张晶
机构地区
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4,共5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美学精神
中国美学
审美层面
文艺工作
文化自信
文艺事业
严羽
以一驭万
中国诗学
诗缘情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19
1
东汉·郑玄:《周礼注疏》,卷二十三,《十三经注疏》,第796页,中华书局影印本1979年版.
2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
[英]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一八○○年版序言》,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中卷,第5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4
宋·胡寅《崇正辩斐然集》,第386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5
陶水平.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3):11-21.
被引量:14
6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第2658页,中华书局1965年版.
7
宋·严羽:《沧浪诗话》,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第26页,第1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8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二,《船山全书》,第14册,第953页.
9
清·叶燮.《原诗·内篇下》,《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4页.
10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郭绍虞:《诗品集解续诗品注》,第2l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袁济喜.
论“兴”的审美意义[J]
.文学遗产,2002(2):23-35.
被引量:15
2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
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二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4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N].人民日报,2014-10-16(01).
5
吕不韦.吕氏春秋全译[M].关贤柱,等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6
王梦鸥.文艺美学[M].台北:台北新风出版社,1971.
7
宗自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8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9
陈寅恪.致沈兼士[A].陈寅恪集[M].北京:三联书店,2001.
10
于省吾.甲骨文字黏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共引文献
110
1
韩成武.
“沉郁顿挫”新解[J]
.学术研究,2004(10):138-140.
被引量:3
2
李珍.
“素心”与“史德”[J]
.史学理论研究,2000(2):7-14.
被引量:4
3
张敏杰.
论刘勰的文学史观——以《文心雕龙·时序》篇为中心[J]
.文艺理论研究,2005(2):106-114.
被引量:6
4
柳倩月.
诠释学视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三种取向[J]
.求索,2005(2):152-154.
被引量:2
5
陶礼天.
六朝“文笔”论与文学观——《文心雕龙》“文笔之辨”探微[J]
.文艺研究,2005(5):85-92.
被引量:7
6
季进.
钱锺书比较文学研究的贡献与启示[J]
.中国比较文学,2005(3):16-24.
被引量:3
7
张振龙.
建安后期文人创作中再现式表现意识的自觉[J]
.中州学刊,2005(5):200-202.
8
高继开.
哲理诗人的歌咏——峻冰诗集《乡土与人生的恋歌》读后[J]
.四川戏剧,2005(6):91-92.
9
李洲良.
春秋笔法的内涵外延与本质特征[J]
.文学评论,2006(1):91-98.
被引量:52
10
杨雨,白寅.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悟型思维[J]
.学术界,2006(3):73-7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8
1
高建平.
中国美学三十年[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5):69-77.
被引量:19
2
郑敏.
试论汉诗的传统艺术特点——新诗能向古典诗歌学些什么?[J]
.文艺研究,1998(4):83-91.
被引量:30
3
朱立元.
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实践美学突破之途初探[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4):41-47.
被引量:71
4
党圣元.
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J]
.文学评论,1997(1):15-25.
被引量:32
5
张岱年,王东.
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和综合创新[J]
.教学与研究,1997(5):8-13.
被引量:61
6
张法.
中国现代美学:历程与模式[J]
.人文杂志,2004(4):1-4.
被引量:12
7
王志敏.
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学理构架之我见[J]
.人文杂志,2004(4):8-11.
被引量:2
8
郑敏.
中国诗歌的古典与现代[J]
.文学评论,1995(6):79-90.
被引量:44
9
尹文.
艺术学理论与美学、文学、文艺学理论关系之辨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4):105-111.
被引量:5
10
金雅.
加强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6(5):68-7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6
1
张晶.
从范畴到命题——从文艺美学回望中国古代文艺理论[J]
.文学遗产,2021(2):4-13.
被引量:3
2
秦佩,李心峰.
“文化自信”语境下艺术理论研究的“中国”取向[J]
.民族艺术研究,2017,30(1):121-129.
被引量:7
3
彭彬.
21世纪以来中国美学研究述评——以2000—2016年文艺美学为主,兼与往年比对研究[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1):33-38.
被引量:2
4
张晶.
新时代文艺美学的建构维度[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2):1-6.
被引量:5
5
泓峻.
用文艺弘扬中国精神[J]
.中国文学批评,2016(4):74-84.
被引量:1
6
张晶.
中华美学精神的诗学基因[J]
.人民论坛,2017(33):55-57.
被引量:5
7
任为新,凌珊.
中华美学精神和小学语文教学[J]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9(5):64-64.
8
杨水远.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建构资源与理论品格[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87-91.
9
张晶.
中国古代画论中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J]
.中国文艺评论,2021(3):24-43.
被引量:2
10
徐望.
论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对中国公共艺术教育的滋养[J]
.艺术百家,2021,37(5):42-51.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刘扬帆,乔希.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师范类高校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J]
.汉字文化,2024(7):22-24.
2
李心峰,孙晓霞,秦佩.
2017年艺术学理论学科研究发展报告[J]
.艺术百家,2018,34(2):5-19.
被引量:5
3
胡樱平.
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三大实践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18(10):78-81.
被引量:19
4
隋兰.
浅析影视产业表演指导行业现状及工作方法[J]
.艺术教育,2018(19):211-213.
被引量:1
5
王林生,金元浦.
文化自信、文化协同与文化创新发展——2017年文化北京研究综述[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31-37.
被引量:6
6
宋铖铖.
2017年文艺美学研究综述[J]
.中国文学年鉴,2018,0(1):425-449.
7
万妮妮.
中学美术学科发展性评价的实践路径[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0(12):59-59.
8
常晓君.
新时代艺术学理论对文化自信的理论基础建构[J]
.艺海,2020(2):8-10.
被引量:1
9
秦浦红.
艺术理论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143-145.
被引量:1
10
余开亮,贾瑞鹏.
近年来国内美学研究热点撷要[J]
.中国哲学年鉴,2019(1):221-229.
1
胡清芳.
诗缘情——曾国藩诗歌初探[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5(1):158-160.
2
李静.
浅谈当代大学生审美价值取向[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2):63-64.
3
中国诗学资源发掘与利用研究中心[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3(3).
4
刘伏海.
消费文化的本质[J]
.消费经济,1994,10(6):20-21.
被引量:1
5
第二届“中国文化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外国语,1995,18(5):9-10.
6
田志军,张建亮.
运动中的身体文化符号与意识形态景观[J]
.电影文学,2009(1):30-31.
7
曹艳.
反思的力量--列夫·朵金《兄弟姐妹》访华演出的启示[J]
.上海戏剧,2017(4):18-21.
8
传统文化大擂台[J]
.当代学生(读写),2016,0(1):128-128.
9
张凯存.
论徐志摩诗学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J]
.魅力中国,2010(26):243-243.
10
侯榮川.
宋元至明中期嚴羽詩學接受的誤讀與還原[J]
.中华文史论丛,2016(4):363-386.
被引量:4
文学评论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