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做青工艺对花香型工夫红茶黄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做青工艺是乌龙茶加工工艺,是形成乌龙茶花果香的关键工艺。本试验以茶树品种黄观音为原料,在传统红茶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关键工艺制作红茶,研究做青工艺对黄观音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轻做青有利于花香的形成,提高黄观音红茶感官品质。
作者
罗莲凤
梁光志
莫小燕
冯红钰
刘汉焱
李子平
陈爱月
机构地区
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热带农业》
2016年第6期77-78,66,共3页
China Tropical Agriculture
关键词
晒青
做青
花香型
黄观音红茶
分类号
TS272.7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2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01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6
1
潘一斌,孙云.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14(1):1-6.
被引量:14
2
叶国注,江用文,尹军峰,袁海波,张瑞莲,王志岚,沈丹玉,汪芳,陈建新.
板栗香型绿茶香气成分特征研究[J]
.茶叶科学,2009,29(5):385-394.
被引量:79
3
王幼萍,陈志辉.
茗科1号品种加工红茶工艺概述[J]
.茶叶科学技术,2012(2):22-24.
被引量:6
4
廖书娟,童华荣.
不同茶树品种脂肪酸和糖苷类香气前体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8):62-66.
被引量:41
5
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陈志辉,陈键.
茶树杂交种金观音与黄观音的选育及应用[J]
.贵州科学,2008,26(2):20-24.
被引量:22
6
徐元骏,何靓,贾玲燕,吴媛媛,屠幼英.
不同地区及特殊品种红茶香气的差异性[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41(3):323-330.
被引量:58
二级参考文献
72
1
赵和涛.
分析红茶香气新方法探索[J]
.热带作物科技,1993(2):5-6.
被引量:3
2
朱旺升,倪德江.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4):19-22.
被引量:11
3
杨贤强,沈生荣,陈席卿.
炒青绿茶制造中香气组份变化的研究[J]
.食品科学,1989,10(8):1-7.
被引量:19
4
郑明星,徐开银.
提高“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主要措施[J]
.茶叶科学技术,2005(1):35-35.
被引量:3
5
汪德滋.
祁门红茶香气的初步分析[J]
.中国茶叶,1994,16(5):16-17.
被引量:12
6
游小清,王华夫,杨亚军.
茶叶中芳樟醇香叶醇及其配糖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1994,16(6):5-5.
被引量:19
7
蔡建明.
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生化原理初探[J]
.福建茶叶,1994,17(1):8-12.
被引量:13
8
夏涛,童启庆.
红茶芳香物质的前体及其转化途径[J]
.中国茶叶加工,1996(2):32-34.
被引量:10
9
王新超,陈亮,赵丽萍,马春雷,张亚丽,梅菊芬,姚明哲.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β-胡萝卜素含量[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91-93.
被引量:6
10
叶乃兴.
乌龙茶种质资源的利用与品种创新[J]
.福建茶叶,2006,29(3):2-4.
被引量:20
共引文献
201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8
2
冯德品,周颖,仇方方,褚飞洋,黄少奇,胡光灿,黄声东.
宜昌毛尖香气品质特点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S01):147-149.
3
袁杰,翁连进,耿頔,杨欣,韩媛媛.
茶叶香气的影响因素[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4,36(1):14-18.
被引量:18
4
袁海波,许勇泉,邓余良,尹军峰.
两种香型原料茶饮料适制性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S1):544-550.
被引量:3
5
袁海波,尹军峰,叶国注,许勇泉,汪芳.
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续)[J]
.中国茶叶,2009,31(9):11-13.
被引量:31
6
王力,蔡良绥,林智,钟秋生,吕海鹏,谭俊峰,郭丽.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J]
.茶叶科学,2010,30(2):115-123.
被引量:100
7
王力,林智,吕海鹏,谭俊峰,郭丽.
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0,31(15):293-298.
被引量:70
8
周淑兰,周陈清.
推进“龙泉金观音”特色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
.茶叶,2010,36(4):240-242.
被引量:3
9
魏杰,刘红梅,刘声传,王勇,申东,鄢东海,郑文佳.
施肥对花香绿茶生化成分及品质的效应[J]
.贵州茶叶,2010,38(4):30-33.
被引量:1
10
周雪芳,唐洪,雷茜,邓小林,张德勋,童华荣.
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178-182.
被引量:41
同被引文献
138
1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2
王则金,唐良生,吴秋儿.
乌龙茶的萎凋工艺[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90-493.
被引量:16
3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2005,27(2):18-19.
被引量:41
4
苗爱清,伍锡岳,庞式,赵超艺,贾丙娟.
岭头单丛茶加工过程中香气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330-333.
被引量:16
5
师大亮,郭敏明.
提高夏秋名优绿茶品质的技术措施[J]
.浙江农业科学,2006,47(6):710-711.
被引量:13
6
王灵均,匡新.
高香绿茶工艺的研究[J]
.茶叶通讯,2007,34(1):24-25.
被引量:15
7
涂云飞,毛志方,周卫龙,施海根,徐建峰,许凌.
做青中儿茶素与茶黄素变化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7(4):13-15.
被引量:8
8
郭吉春,杨如兴,张文锦,陈志辉,陈键.
茶树杂交种金观音与黄观音的选育及应用[J]
.贵州科学,2008,26(2):20-24.
被引量:22
9
郭吉春,叶乃兴,杨如兴,张文锦,何孝延,陈志辉,陈键.
茶树杂交种金观音、黄观音的选育与应用[J]
.福建茶叶,2008,31(1):11-14.
被引量:13
10
王小云,杨春,谭少波,林国轩,刘玉芳.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J]
.广西农学报,2008,23(4):47-48.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9
1
阳景阳,冯红钰,何文,徐冬英,梁光志,罗莲凤,李子平.
花香型黄观音红茶加工技术及内含物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155-157.
被引量:12
2
张金发.
花香型工夫红茶与传统工夫红茶的区别[J]
.农业与技术,2020,40(13):179-180.
3
薛金金,尹鹏,张建勇,王伟伟,陈琳,苏威,郭桂义,江和源.
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19-224.
被引量:18
4
范仕胜,肖一璇,范乔.
黄观音秋季茶青试制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J]
.农技服务,2021,38(3):3-4.
5
赵文霞,农红艳,邹俊红,邹鹏儒,雷启云,黎健龙.
大洋生态茶园花香型红茶工艺探究[J]
.广东茶业,2021(6):6-8.
被引量:3
6
罗莲凤,赵云雄,刘汉焱,冯红钰,王云仙.
不同季节黄观音红茶香气成分分析[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22,35(5):43-49.
7
刘宝贵,梁光志,李子平,杨晶晶,王云仙,赵云雄.
乌龙茶做青工艺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24(5):156-160.
8
莫珩.
花香型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农技服务,2024,41(4):37-40.
9
曹美琪,黄晓琴,刘晓璐,段思然,孙平.
摇青工艺对山东红茶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茶叶通讯,2024,51(3):349-359.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钟楚阳,周菲.
红茶加工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
.质量探索,2021,18(4):38-44.
2
阳景阳,李子平,冯红钰,梁光志,罗莲凤,莫小燕,刘汉焱.
“桂热2号”红茶香气组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9):216-219.
被引量:2
3
石晶,陈荣冰.
炭焙对武夷岩茶黄观音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分析[J]
.广东蚕业,2019,53(8):46-48.
被引量:3
4
薛金金,尹鹏,张建勇,王伟伟,陈琳,苏威,郭桂义,江和源.
工夫红茶品质化学成分及加工工艺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8):219-224.
被引量:18
5
马士成,王梦琪,刘春梅,马婉君,朱荫,林智,吕海鹏.
六堡茶挥发性成分中关键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2020,41(20):191-197.
被引量:51
6
范仕胜,肖一璇,范乔.
黄观音秋季茶青试制绿茶的感官品质与主要化学成分[J]
.农技服务,2021,38(3):3-4.
7
胡源,刘梦圆,周秦羽,徐洋洋,肖文军.
干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2021,37(6):191-200.
被引量:9
8
缪凤,王俊懿,朱海燕.
外源纤维素酶对江华苦茶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7):38-46.
被引量:8
9
林燕萍,张渤,张见明,陈荣冰,黄毅彪.
不同萎凋方式对武夷红茶“金骏眉”品质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9):78-85.
被引量:5
10
周秦羽,屈青云,项希,李兰兰,徐洋洋,王继国,刘峰,李适,龚志华,肖文军.
毛火后闷堆处理对夏季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21,42(22):291-297.
被引量:1
1
罗莲凤,梁光志,莫小燕,冯红钰,刘汉焱,李子平,陈爱月.
花香型工夫红茶黄观音加工技术初步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219-220.
被引量:5
2
杨双旭,周炎花,蔡烈伟,胡波,张艳丽.
4个乌龙茶品种在漳州茶区的适应性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9):6190-6192.
被引量:1
3
杨树英.
介绍几个特色茶树新品种[J]
.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2014(8):28-29.
4
林兴锦,雷荣华,雷建文,林勇铭,林强,林雅琴.
不同摊放程度对花香型绿茶品质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4):281-281.
被引量:1
5
陈志辉.
茶树黄观音幼籽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初步研究[J]
.福建茶叶,2010,33(9):32-35.
被引量:1
6
裴朝鉴.
4个茶树品种建瓯引种试验初报[J]
.茶叶科学技术,2013(3):11-13.
被引量:3
7
尤志明,杨如兴,张文锦,郑康麟,林健,蔡善峰,邬龄盛.
不同农艺措施对茶树冻害后产量恢复的影响初报[J]
.茶叶科学技术,2010(2):1-2.
被引量:2
8
席尚明.
农村户用秸秆沼气技术的关键工艺[J]
.当代农机,2013(11):58-60.
被引量:1
9
张亮,伍小兵,翟井振.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65-3366.
被引量:24
10
陈育才.
六个高香乌龙茶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初探[J]
.福建茶叶,2017,39(4):4-5.
被引量:9
中国热带农业
201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