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利用人工诱变技术改良我国小麦品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诱发突变技术是创新作物种质、丰富遗传多样性和培育优良作物新品种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综述了近年来利用人工诱变技术进行种质创新和新品种培育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诱变方法对植物基因组的诱变特征,展望了人工诱变技术在改良我国小麦以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应用前景,以供参考。
作者
靳义荣
徐晓莹
刘鹏
谢永盾
郭智慧
机构地区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3期33-34,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2015KF11)
关键词
诱变
改良
小麦品种
研究进展
分类号
S512.1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4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553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15
1
韩然,张丽玲.
河北省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研究进展[J]
.中国种业,2007(11):11-13.
被引量:5
2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李军辉,古佳玉,赵世荣,王晶.
植物诱发突变技术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J]
.核农学报,2009,23(6):1001-1007.
被引量:97
3
韩微波,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王成社.
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6):125-129.
被引量:47
4
范家霖,张建伟,杨保安,张福彦,胡秀菊,程仲杰.
河南省小麦诱变育种进展与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1):195-199.
被引量:15
5
郭向萌,押辉远.
离子辐射诱变小麦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34-6335.
被引量:9
6
付亮,李洋,范永胜,刘朝辉,王映红,董昀,骅平.
国审高产小麦品种新麦20号的育种实践[J]
.中国种业,2011(5):56-57.
被引量:1
7
李新华,邱登林,孙桂芝,徐相波.
山东省小麦诱变育种[J]
.核农学报,2006,20(1):51-53.
被引量:15
8
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陈云堂.
国审小麦新品种“富麦2008”的选育研究[J]
.河南科学,2008,26(10):1219-1222.
被引量:6
9
向小华,郭会君,赵林姝,谢永盾,古佳玉,韩冰,李军辉,宋希云,刘录祥.
小麦矮秆突变体DC20赤霉素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分析[J]
.核农学报,2014,28(2):208-216.
被引量:7
10
周中普,李中恒.
南阳市小麦诱变育种的成果[J]
.核农学通报,1997,18(4):15-16.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24
1
徐艳花,陈锋,董中东,崔党群.
EMS诱变的普通小麦豫农201突变体库的构建与初步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25-629.
被引量:50
2
董贵俊,张卫东,陈双燕,齐冬梅,常凤启,朱至清,刘公社,余增亮.
N^+注入引起向日葵蛋白质组变异研究初报[J]
.生物物理学报,2004,20(4):269-274.
被引量:10
3
刘录祥,王晶,赵林姝,杨俊诚,郭会君,赵世荣,郑企成.
作物空间诱变效应及其地面模拟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2004,18(4):247-251.
被引量:95
4
郭亚华,谢立波,王雪,邓立平.
辣椒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品系)培育[J]
.核农学报,2004,18(4):265-268.
被引量:48
5
李新华,王文美,井立玲.
激光在山东省冬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核农学通报,1993,14(3):132-133.
被引量:2
6
赵海军,吴殿星,舒庆尧,沈圣泉,马传喜.
携带白化转绿型叶色标记光温敏核不育系玉兔S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
.中国水稻科学,2004,18(6):515-521.
被引量:60
7
赵京岚,李斯深,范玉顶,孙海燕,李瑞军.
小麦品种蛋白质性状与中国干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44-149.
被引量:41
8
谢华安,王乌齐,陈炳焕,张建福,郑家团,黄庭旭,杨惠杰,肖承和,张海峰,杨东,张水金.
超级杂交稻恢复系“航1号”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88-1692.
被引量:35
9
王文美,井立玲,李新华,刘树玉,侯广云.
鲁麦20号的生育特点与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1993,25(2):31-32.
被引量:3
10
范玉顶,李斯深,孙海艳,李瑞军.
HMW-GS与北方手工馒头加工品质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5,31(1):97-101.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553
1
王君杰,高秀萍,李广信,乔治军.
不同诱变方式对党参苗根部性状的影响[J]
.中药材,2020(5):1069-1071.
被引量:4
2
梁妍,周翔,郭建钊,张梅,江红格,付晨青,付运星,石紫薇,刘宇,辛志君,陆锡宏,梁剑平,郝宝成,李雪虎,王震.
青蒿新品种“科蒿1号”的选育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9,44(24):5363-5367.
被引量:10
3
段青青,丁明,黄丹枫,贺洪军.
黑暗下贮藏温度对西瓜幼苗叶片超微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20,0(2):392-400.
被引量:3
4
刘新华,袁名安,陈金节,吴汉平,程渭树,颜贞龙.
高产高抗杂交水稻新品种农丰优2008的选育与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579-20581.
被引量:1
5
孙岩,尹静,王广金,张宏纪,黄景华,郭强,刁艳玲,刘东君.
小麦抗秆锈突变系龙辐03D51的筛选及其抗病性的遗传分析与RAPD标记[J]
.核农学报,2007,21(2):120-123.
被引量:5
6
张月学,李成权,申忠宝,韩微波,唐凤兰,蒿若超,刘杰淋,王长山.
太空环境诱变苦荬菜的细胞学效应研究[J]
.草业科学,2007,24(9):38-41.
被引量:17
7
韦祖生,李开绵.
作物诱变育种及突变体鉴定与筛选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0):38-41.
被引量:18
8
梁任繁,何龙飞.
EMS在作物育种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
.种子,2008,27(2):47-49.
被引量:36
9
杜久元,周祥椿,白斌,张礼军,张廷刚,罗爱玉.
5个冬小麦品种(系)航天诱变后代穗形和芒的变异[J]
.甘肃农业科技,2008,39(3):5-9.
被引量:5
10
肖爱国.
柴达木地区春小麦品比试验[J]
.中国种业,2008(5):51-5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2
1
温贤芳,张龙,戴维序,李春华.
天地结合开展我国空间诱变育种研究[J]
.核农学报,2004,18(4):241-246.
被引量:175
2
吴政卿,雷振生,林作楫,杨会民,赖菁菇,章家长,刘媛媛.
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太空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
.作物杂志,2004(5):55-56.
被引量:10
3
程顺和,张伯桥,高德荣.
小麦育种策略探讨[J]
.作物学报,2005,31(7):932-939.
被引量:59
4
王广金,闫文义,孙岩,黄景华,刁艳玲,兰静,郭强,邓双丽,孙光祖.
航天诱变选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龙辐02-0958[J]
.核农学报,2005,19(5):347-350.
被引量:13
5
原野,吕春德.
冬小麦高质量播种四要点[J]
.山西农业(农业科技版),2006(9):23-23.
被引量:2
6
刘录祥,赵林姝,郭会君.
作物航天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7,9(2):26-29.
被引量:55
7
郑天存,李新平,殷贵鸿,郑继周,杨光宇,韩玉林,于海飞,黄峰,王丽娜.
周麦18号超高产、耐旱节水特性及选育技术分析[J]
.作物杂志,2007(3):76-79.
被引量:6
8
张宏纪,王广金,刁艳玲,孙岩,黄景华,郭强,闫文义,刘东君,商博,孙光祖.
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5的选育[J]
.中国种业,2007(12):60-60.
被引量:2
9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古佳玉,赵世荣.
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J]
.核农学报,2007,21(6):589-592.
被引量:183
10
王江春,牟春生,刘学卿,蒋兴村,李金国.
鲁麦14号小麦种子的高空诱导效应初探[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7,14(2):95-99.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4
1
张福彦,张建伟,程仲杰,陈晓杰,齐红志,杨保安,范家霖,崔龙.
航天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J]
.核农学报,2019,33(2):262-269.
被引量:20
2
杨新田,张建伟,杨保安.
小麦新品种豫丰11的特征特性及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J]
.种子,2019,38(6):139-141.
被引量:1
3
张桂芳,冯家春,杨永华,夏云祥,柳申飞,葛勇,康苗苗.
航天诱变与加代技术相结合选育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J]
.安徽农学通报,2023,29(6):35-38.
4
张福彦,杨保安,范家霖,陈晓杰,程仲杰,张建伟,王浩,谢付来.
航天诱变与Co^(60)辐照相结合选育国审小麦新品种豫丰11[J]
.种子,2019,0(3):123-12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常天佑,王翠侠,张建伟,杨保安.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新农民,2019,0(36):20-21.
2
王安邦,龚德勇,许奕,李羽佳,王甲水,臧小平,井涛,李敬阳.
物理诱变技术及其在香蕉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激光生物学报,2020,29(1):11-17.
被引量:7
3
张丰收,王青.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8(6):39-49.
被引量:31
4
刘建福,陈育才,王文建,王河川,蔡金福,王明元,李丹丹,张斌,黄昆.
航天搭载对武夷名丛相关生理及生长特性的影响[J]
.植物学报,2020,55(5):564-572.
5
陈翔,柯媛媛,许辉,张乐乐,于敏,蔡洪梅,吴宇,许波,李金才.
小麦倒春寒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1-43.
6
徐世浩,孟凡旭,赵宏光,徐波,张学敏,刘景玲,梁宗锁.
决明农艺性状与其种子中蒽醌类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1):40-47.
被引量:4
7
吴胜男,李英壮,王娜,刘录祥,谢彦周,王成社.
小麦新品种陕农33的遗传构成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21,41(2):134-139.
被引量:6
8
张莉,张勇,张渊海,张逸妍,解涛,彭选明,杨震.
γ射线辐射诱导水稻突变体的基因组变异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2021,30(1):59-66.
被引量:2
9
刘维,陆展华,卢东柏,王晓飞,王石光,薛皦,何秀英.
水稻小穗簇生基因OsCL6的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21,35(3):238-248.
10
吉克呷呷,谢三作,杨德琪,辜义芳,吉琼芳.
航天搭载小麦材料突变体培育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21(9):29-31.
被引量:3
1
郭光荣.
人工诱变与外源DNA直接导入相结合创造遗传变异的探讨[J]
.作物研究,1994,8(2):15-15.
被引量:7
2
张燕玲,吴立蓉,贺红.
人工诱变技术在植物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综述)[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36(3):69-73.
被引量:5
3
高兰英,马庆.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6):7-12.
被引量:24
4
杨文雄,刘效华.
小麦高蛋白育种的进展及育种途径[J]
.甘肃农业科技,2003,34(5):13-16.
被引量:4
5
何裕昌.
亚麻良种简介[J]
.中国麻作,1982,4(1):41-43.
6
林勇,鲁雪华,郭文杰,陆培基.
满江红的育孢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3):197-199.
7
孙永堂,侯广云,李新华.
诱发突变技术在植物双单倍体生产中的应用[J]
.核农学报,1999,13(4):253-256.
被引量:4
8
江禹奉,程伟东,覃兰秋,谭贤杰,周锦国,谢和霞.
单倍体技术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3(3):8-8.
9
龙牧.
龙牧801号和龙牧803号苜蓿新品种选育成功[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6,0(10):4-4.
10
张润志,梁宏斌,任立,张广学.
麦双尾蚜全周期生活型向不全周期生活型的人工诱变[J]
.中国科学(C辑),2000,30(3):259-265.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