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玉教到儒教和道教——从大传统的信仰神话看华夏思想的原型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源流和演变的历史传承视角,考察史前文化大传统的玉教神话对后代小传统的文化衍生作用:其一是儒教的君子佩玉制和君子比德于玉说,其二是道教信仰的三清宇宙观和主神玉皇大帝。通过其源流和演化过程的具体分析,揭示儒道两家思想的观念原型和物质原型。进而梳理出中国思想史前史的信仰之根。
作者
叶舒宪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7-142,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玉教
君子佩玉
玉皇大帝
国族想象
分类号
B932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2
1
叶舒宪.
多元“玉成”一体--玉教神话观对华夏统一国家形成的作用[J]
.社会科学,2015(3):163-174.
被引量:5
2
叶舒宪.
从“玉教”说到“玉教新教革命”说——华夏文明起源的神话动力学解释理论[J]
.民族艺术,2016(1):15-2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钮仲勋.
黄河河源考察和认识的历史研究[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3(4):39-49.
被引量:7
2
《尚书正义》,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29页.
3
清·唐荣祚.《玉说》引《传国玺考》.见宋惕冰,李娜华标点.《古玉鉴定指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第158页.
4
俞伟超.《早期中国的四大联盟集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88年第19期.
5
杜正胜.《关于考古解释与历史重建的一些反省》,载臧振华编.《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中研院史语所(台北)1997年版,第33页.
6
张志培.《民族学与考古学的关系》,载臧振华编.《中国考古学与历史学之整合研究》,中研院史语所(台北)1997年版,第57页.
7
王明珂.《月明星稀的历程.中原周边新石器晚期考古文化变迁的人类生态意义》,参见叶舒宪,古方主编.《玉成中国.玉石之路与玉兵文化探源》,中华书局2015年版.
8
阿罕默德.《印度文学:关于一个概念定义的笔记》.《在理论内部》,易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40-279页.
9
王时麒、于洗、员雪梅.《论古玉器原料产地探源的方法》,杨伯达主编.《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三编·下,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689页.
10
叶舒宪.
苏美尔青金石神话研究——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野[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140-14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1
1
叶舒宪.
玉帛为二精神话续论[J]
.民族艺术,2015(3):24-32.
被引量:6
2
叶舒宪,唐启翠.
玉石之路[J]
.人文杂志,2015(8):57-66.
被引量:11
3
祝鹏程.
2016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J]
.民间文化论坛,2017(1):39-54.
4
叶舒宪.
玄黄赤白--古玉色价值谱系的大传统底蕴[J]
.民族艺术,2017(3):77-86.
被引量:12
5
赵周宽.
开启物我共生的世界: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动态(2015—2018)[J]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8,1(2):287-294.
6
叶舒宪.
关于齐家文化的起源——十次玉石之路考察的新认识[J]
.中原文化研究,2019,7(4):5-11.
被引量:2
7
许诗怡.
丝路玉路探究竟 水落石出华夏魂——《玉石之路踏查三续记》简评[J]
.丝绸之路,2020(4):27-31.
8
苏杨.
和田玉文化现代性构建及传播:基于传统工艺美术视角[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3):9-15.
9
熊承霞,潘长学.
造物进化与文化原型的关系互证--以中国传统造物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6):148-155.
被引量:3
10
马延孝,马知遥.
原始思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阐释[J]
.青海社会科学,2023(1):194-20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3
1
汤用彤,任继愈.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它的政治背景[J]
.历史研究,1954(3):63-94.
被引量:2
2
胡厚宣.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12(1):49-86.
被引量:124
3
李学勤.
良渚文化玉器与饕餮纹的演变[J]
.东南文化,1991(5):42-48.
被引量:101
4
李学勤.
走出“疑古时代”[J]
.中国文化,1992(2):1-7.
被引量:37
5
王铭铭.
“君子比德于玉”[J]
.西北民族研究,2006(2):167-175.
被引量:6
6
叶舒宪.
后现代的神话观——兼评《神话简史》[J]
.中国比较文学,2007(1):46-57.
被引量:16
7
南怀瑾.
道与中国文化[J]
.中国道教,2007(4):33-34.
被引量:1
8
杨璐.
新神话主义浪潮下电视奇幻剧的兴起与展望[J]
.中国电视,2010(11):63-67.
被引量:3
9
张元欢.
游戏和电视剧的互动与共赢[J]
.中国电视,2011(2):68-71.
被引量:5
10
张连举.
论玉在《诗经》中的意象建构[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8(1):47-5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5
1
叶舒宪.
神话学可以改写历史吗?——从鸿蒙的激活说起[J]
.中华文化论坛,2020,0(1):40-48.
被引量:2
2
李兴,朱晓明.
从互文性角度解读《白蛇:缘起》中的“新神话主义”[J]
.电影文学,2019(11):107-110.
被引量:2
3
朱学峰.
神话学视角下的“玄幻”文艺[J]
.艺术传播研究,2020(2):23-30.
4
孙胜广,于长敏.
日本古代猴文化管窥--兼论对中国猴文化的扬弃[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0(6):18-26.
被引量:1
5
韩钰.
以玉比德:从《论语》中的“玉”看玉文化发展[J]
.青年文学家,2019,0(3):88-8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瑛(文/图).
川南端午香包中的“香猴三”形象及其源考[J]
.中国民族美术,2023(4):75-79.
2
范美辰.
“新神话主义”视角下的国产奇幻剧[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12):123-125.
3
王婧怡.
基于传统的现实折射——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国产动画的创新性改编[J]
.声屏世界,2020(10):52-54.
被引量:2
4
彭欣悦,邓家鲜(指导).
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的文学性与民族性探析[J]
.今古文创,2020(44):9-10.
被引量:1
5
祝鹏程.
2020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1(4):79-93.
1
张晓风.
活[J]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1(6):41-41.
2
吴长润.
英雄不解“玉意”[J]
.师资建设,2010(12):71-71.
被引量:1
3
郑玉涛.
玉海探微[J]
.艺术市场,2007(11):114-115.
4
盘古即是伏羲[J]
.学术界,2001(3):284-285.
5
李采姣.
从“佩玉”现象看中国人的文化精神[J]
.美术观察,2006(10):113-113.
被引量:1
6
尚扇堂 玉,贤德之书[J]
.浙江工艺美术,2011(4):88-93.
7
郭建民.
人盘玉兮玉盘人[J]
.领导之友,2006(5):59-60.
8
鸥鸣.
君子比德于玉[J]
.椰城,2008(1):1-1.
9
雅敏.
中国古代配饰趣说[J]
.今日中学生(中旬)(初二),2008(10):20-20.
10
任进.
子见南子[J]
.时尚时间,2010(3):14-14.
社会科学家
201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