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转型过程研究之反思──兼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创造性
被引量:2
出处
《天府新论》
1998年第2期84-87,共4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同被引文献72
-
1蒙长江.浅析《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创新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1):54-56. 被引量:3
-
2高寿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现代中国的文化选择[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4):67-69. 被引量:2
-
3郭若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艺观形成的思想资源——以“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论争为中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5):60-64. 被引量:4
-
4杜艳华.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历史进步作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4. 被引量:4
-
5梁亚丽,廖和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加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J].延边党校学报,2012,27(4):7-9. 被引量:1
-
6谭献民,张凤翱.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J].科学社会主义,2000(3):22-24. 被引量:1
-
7张艳国.再论新民主主义文化观[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1):14-20. 被引量:5
-
8皇甫晓涛.抗战前后文化思潮与“东方文化复兴”的历史主题及其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6):15-20. 被引量:6
-
9马庚存.现代中国文化走向的航标──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0(2):60-63. 被引量:6
-
10马千里.历史的整合──论“九·一八”事变后的中西文化融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4):14-17. 被引量:2
-
1王东明,张苏丹.中国茶文化形成过程研究(上)[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2):33-35. 被引量:1
-
2廖联奎.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现代价值[J].宜宾学院学报,2003,3(6):3-5.
-
3李红艳.中国现代两种文化理论之比较[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2):8-10.
-
4杨秀春.简论瞿秋白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开拓性贡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S1):138-139. 被引量:1
-
5卢培钊.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画走向[J].南方文坛,2006(2):82-84.
-
6杨先梅.外来文化冲击下的文化自觉选择——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J].实事求是,2005(5):71-73. 被引量:1
-
7李小尉.抗战初期中国知识界关于文化发展方向的探讨[J].历史教学,2006(8):30-34.
-
8冯德楠.略论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J].世纪桥,2012(19):45-46.
-
9石凤珍.“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现代性意义——兼论延安文艺的性质[J].文艺研究,2007(3):65-71. 被引量:1
-
10范玉双.浅谈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5(4):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