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论彝族汉语文学的继承、创新、发展
被引量:16
出处
《天府新论》
1998年第6期78-81,共4页
New Horizons from Tianfu
同被引文献122
-
1段凌宇.到语言来的路上去——于坚、海德格尔和我的对话[J].山花,2007(10):143-151. 被引量:2
-
2黄立.他者眼中的支格阿龙——阿库乌雾母语诗歌翻译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S2):195-197. 被引量:1
-
3文培红.“诗歌也是世界语”:阿库乌雾旅美诗歌中的印第安文明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2):48-52. 被引量:2
-
4弗里德里克.巴斯,高崇,周大鸣,李远龙.族群与边界[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1):21-32. 被引量:177
-
5罗庆春.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诗歌创作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4):12-19. 被引量:2
-
6徐其超,罗庆春.《民族魂·时代风(西南民族学院校友作家诗人创作研究)》导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1):78-81. 被引量:1
-
7何其芳.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问题——一九六一年四月十七日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的少数民族文学史讨论会上的发言[J].文学评论,1961(5):66-87. 被引量:50
-
8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5
-
9邱明正.论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J].文艺理论研究,1992(4):49-56. 被引量:4
-
10朝戈金.中国双语文学:现状与前景的理论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1991,9(1):14-2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16
-
1唐桂馨.阿库乌雾的诗体书写对法国象征主义诗学的重构[J].阿来研究,2022(2):204-210.
-
2孙正华,胡朝刚.吉狄马加诗歌意象散论[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41-45. 被引量:2
-
3徐其超.“文化混血”——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素质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5):1-7. 被引量:5
-
4刘振伟.想飞的翅膀——罗庆春的双语诗学略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8):72-77. 被引量:1
-
5杨荣,徐其超.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三十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9):170-175. 被引量:4
-
6彭成广.双重语言暴力下诗性的敞开——阿库乌雾诗歌中话语功能的行使及现代意义[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3):62-65.
-
7杨荣.民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联姻及意义[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9-35. 被引量:2
-
8武俊瑶.春雨梨花[J].理论与创作,2000(1):66-67.
-
9孙正华.论吉狄马加诗歌的语言风格[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2(7):98-102. 被引量:6
-
10刘雪宁.叶尔克西作品中的民族心理分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7(6):52-54.
二级引证文献27
-
1张欣.论万玛才旦藏地小说的“文化间性”[J].阿来研究,2024(1):151-161.
-
2俞蓓,朱霞.“康定七箭”的崛起与多民族文学的协同发展[J].阿来研究,2020(1):1-7. 被引量:2
-
3王平.近20年来少数民族中短篇小说审美价值的新拓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6):155-160.
-
4钟俊昆.客家山歌与彝族诗歌的特质比较[J].农业考古,2007(6):186-188.
-
5胡沛萍.独立而执著的精神之旅——论彝族诗人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90-94. 被引量:3
-
6乌日斯嘎拉.少数民族文学理论批评进展述要——2009年发展报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8(6):135-141.
-
7李翠芳.民族志诗学与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书写[J].广西民族研究,2012(4):130-135. 被引量:5
-
8徐芳.吉狄马加文学思想对当代民族文学发展的作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6):99-100.
-
9杨荣.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于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作用[J].河池学院学报,2015,35(3):73-77. 被引量:2
-
10韩晓清.比较文学究竟是跨国的还是跨民族的[J].西北民族研究,2016(1):99-103. 被引量:2
-
1阿库乌雾.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J].中国民族,2000(11):52-52.
-
2罗庆春.从“文化混血”到“文学混血”--论彝族汉语文学的文化构成与精神指向[J].凉山大学学报,2001,3(B12):115-118.
-
3李芳.汉乐府《孤儿行》与彝族古诗《竹仙》的审美趣尚[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43-45.
-
4韩国良.《闲情赋》与汉大赋——对陶渊明《闲情赋》审美趣尚的再认识[J].天中学刊,2013,28(2):56-60.
-
5许文荣.混合的肉身在文学史中的游走——论马华文学混血及其他[J].中国比较文学,2009(3):90-105. 被引量:3
-
6黄玲君.诗人随笔[J].诗歌月刊,2011(1):82-82.
-
7胡克俭.母语文化是我们的家——老舍文学语言观透视[J].甘肃理论学刊,2009(6):128-131.
-
8罗艳.维吾尔当代文学中的壮美意象及其民族审美趣尚[J].新疆社会科学,2012(4):139-142.
-
9王渭清.《楚辞》中女性形象的呈现及其文化成因[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28(5):103-106. 被引量:2
-
10朱忠元,米文佐.明代审美风尚与小说价值取向的世俗化[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3(1):8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