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1-96,共6页
Video Engineering
参考文献11
-
1张民,王珺,顾宇飞,杨宇,尹大强.鲫鱼肝脏代谢酶和血清性激素对低浓度五氯酚的响应[J].环境科学研究,2004,17(4):57-60. 被引量:7
-
2蒋洁,陈江宁,于红霞,张峰,张峻峰,王连生.多氯酚类化合物对离体培养细胞的QSAR研究及毒性机理初探[J].科学通报,2004,49(2):125-129. 被引量:15
-
3洪华嫦,周海云,蓝崇钰.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3,16(6):23-25. 被引量:17
-
4朱毅,张瑞涛.砷、铜、苯酚对鲤鱼(Cyprinus carpio Linn.)的联合毒性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7(3):262-266. 被引量:12
-
5聂晶磊,刘锋,周春玉,刘征涛.氯酚类化合物对金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1,14(3):6-8. 被引量:35
-
6陈碧鹃,袁有宪,王会平.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对鲢、草鱼的联合毒性[J].中国水产科学,2001,8(1):73-76. 被引量:21
-
7修瑞琴,许永香,高世荣,任改英,付迎春.砷与镉、锌离子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实验[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4):349-352. 被引量:86
-
8修瑞琴,许永香,傅迎春,高世荣,任改英,郑静.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J].环境化学,1994,13(3):269-271. 被引量:88
-
9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化学品测试方法》编委会.化学品测试方法[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
10周启星.复合污染生态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二级参考文献60
-
1朱国念,洪健.斜生栅藻细胞超微结构的TEM观察[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20(3):75-77. 被引量:5
-
2修瑞琴,许永香,傅迎春,高世荣,任改英,郑静.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J].环境化学,1994,13(3):269-271. 被引量:88
-
3修瑞琴,傅迎春,许永香.硒与氟离子对美丽猛水蚤的联合毒性[J].环境科学,1995,16(1):26-28. 被引量:19
-
4修瑞琴,高世荣,许永香,任玫英,郑静,傅迎春.氟与硒对鱼类联合毒性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5,15(5):348-350. 被引量:32
-
5曹立业,李应仁,张汉华.淡水鱼类急性中毒死亡的判断[J].中国水产科学,1996,3(3):89-95. 被引量:3
-
6阎海,叶常明,雷志芳.斜生栅藻与单甲脒的相互作用[J].环境科学,1996,17(4):39-40. 被引量:6
-
7楼允东,吴萍.亚硝基胍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发[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4):275-278. 被引量:106
-
8刘毓谷 李寿祺(等).卫生毒理学基础(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5-217.
-
9福迪 罗迪安(译).藻类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415-439.
-
10国家环保局.国际化学品安全卡手册(第1卷)[M].北京:化工出版社,1995.538.
共引文献236
-
1刘晓宛,张平,龚霞,王桂燕.对二氯苯、四氯乙烯和镉联合污染对草鱼的毒性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0(1):217-221. 被引量:2
-
2黄皓,林晓雨,张宁,董忠典.重金属铜、铅、锌对尾草履虫的联合毒性[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1,40(9):3073-3078.
-
3陈秀云,祝娉婷,吴玉娟,李湘鸣,卜仕金.DDT类农药的拟雌激素活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24(9):664-669. 被引量:5
-
4郭正元,何文,贺仲兵.异恶草酮与镉对蝌蚪的联合毒性研究[J].武夷科学,2005,21(1):113-116. 被引量:2
-
5陈建华,阎斌伦,李盈蕾,高焕,马欢迎,鞠波.石油烃和镉对毛蚶的急性毒性与联合毒性效应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3(3):85-89. 被引量:12
-
6邹涛,刘先利,黄卫东,靖金球,吕梦圆.Cd^(2+)、Pb^(2+)、Hg^(2+)对膨胀肾形虫的毒性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7):1556-1560. 被引量:1
-
7高晓莉,罗胡英,赵彦珍,任晓惠.铜、锌对鲤鱼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J].淡水渔业,2004,34(4):22-23. 被引量:22
-
8聂湘平,张凤君,蓝崇钰.多氯联苯(PCB_(1254))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毒性及其组织结构的影响[J].生态科学,2004,23(2):106-109. 被引量:10
-
9刘红玲,周宇,许妍,于红霞.氯代酚和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4(4):3-6. 被引量:32
-
10张徐祥,程树培,石磊,王斌,朱程军,郝春博,严俊,陆建华,喻敬周,朱建中,章晓春,王桂林,陈骏,王洪丽.对苯二甲酸及其生产废水的生物毒性与控制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12):6-1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19
-
1Jin Lin.数字化仪的最新进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5,24(3):1-3. 被引量:3
-
2胡晓东.DVB-C中调制误差比的测量与工程实践[J].电视技术,2005,29(8):94-96. 被引量:2
-
3马成彬,胡晓东,李纪胜,王伟,易芳.有线数字电视MER测量的工程实践与体会[J].有线电视技术,2005,12(21):82-84. 被引量:2
-
4向天明.场强测量与场强仪[EB/OL].http:∥szheg.com/others/dbtestandinstu.htm,2005-05-01.
-
5高宗敏.DVB-C与数字电视[J].北京:国家广电总局《有线电视技术杂志社》,2005.
-
6宋峥,等.天线与电波传输[M].西安:西安电视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
7William CYLee.Mobile Communication Design Fundamentals[Z].Howard W sams and Co,1986.
-
8GB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系统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S].2006,8.
-
9GB 20600-2006,数字电视地面广播传输子统帧结构、信息编码和纲制[S].2006.
-
10杜百川.数字电视.中国电子学会广播电视技术,2008(56).
引证文献9
-
1胡晓东.DVB-C中调制误差比的测量与工程实践[J].电视技术,2005,29(8):94-96. 被引量:2
-
2马成彬,胡晓东,陈闵强,李中文.空中开路场强对有线数字电视信号的影响及工程指导意义[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6,25(3):31-33. 被引量:1
-
3马成彬,胡晓东.荆州市有线数字电视覆盖工程技术经济分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6,33(3):126-129.
-
4黄海镇,王军,潘长勇.DMB-T数字信号软件测量系统[J].电视技术,2006,30(8):16-18.
-
5安捷.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分析[J].电视技术,2007,31(10):93-96.
-
6吕卫,索召和.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及应用[J].电视技术,2008,32(8):13-15. 被引量:4
-
7张毅,李姗姗,王翾.基于NI技术的DMB-T地面数字电视信号测量[J].中国科技财富,2011(8):162-163. 被引量:1
-
8宗元鹏.浅议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J].中国电子商情(通信市场),2012(4):258-259.
-
9张国军.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概况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2(02X):126-127.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吴婉莹.浅谈数字电视发射机激励器的维护测试[J].黑龙江广播电视技术,2021(3):73-74. 被引量:1
-
2黄海镇,王军,潘长勇.DMB-T数字信号软件测量系统[J].电视技术,2006,30(8):16-18.
-
3安捷.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分析[J].电视技术,2007,31(10):93-96.
-
4郑百衡.一种基于Volterra级数的基带数字预失真[J].电视技术,2010,34(S1):28-29. 被引量:3
-
5杨青坡,袁博,袁军.进口电视发射机控制单元技术改造[J].电视技术,2011,35(14):66-68.
-
6任彦霖.国标地面数字电视信号分析方法及实现[J].电子世界,2013(16):100-100.
-
7党宏社,解琛,高赛赛,王黎.基于PLC的40kW发射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11):3581-3583. 被引量:1
-
8赵晓燕,王伟山.浅析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2(11):211-211. 被引量:1
-
9弓福兴.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0):66-67. 被引量:6
-
10温淑霞.数字电视发射机的运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5,36(14):246-246. 被引量:4
-
1杨志.数字电视信号的指标与监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50-50.
-
2唐明光.广电城域网如何适应数字电视时代的发展 第六部分 有线数字电视参数的测试[J].世界宽带网络,2006,13(8):72-74.
-
3李同忠.MER——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J].有线电视技术,2006,13(1):50-55. 被引量:6
-
4李广顺.地面数字电视系统主要指标的测试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技术,2012(3):54-56.
-
5张平,刘彦.市县长距离环网建设的解决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2010(6):710-713.
-
6张平,刘彦.市县长距离环网建设的解决方案[J].有线电视技术,2010,17(6):24-26.
-
7胡晓东.DVB-C中调制误差比的测量与工程实践[J].电视技术,2005,29(8):94-96. 被引量:2
-
8焦喜香.高速电路设计中电源完整性的仿真研究[J].工业技术创新,2016,3(2):226-229. 被引量:2
-
9安捷伦:数字电视测试解决方案[J].世界宽带网络,2008,15(3):108-108.
-
10尤靓.调制误差比(MER)在数字电视网传输中的变化[J].中国有线电视,2014(9):1044-104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