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陈寅恪的学术生涯申有两个重要的环节,即1926-1929年期间工作单位的选择和1949-1950年间虽南下但不浮海的决策。上世纪20年代,在日益高涨的“整理国故”文化学术思潮的影响下,国内纷纷成立国学研究机构。陈寅恪特殊的留学经历、丰富的域外语文知识和用新方法整理国故的能力,被学术界青昧看重,各学术机构争相延聘,许以高薪。陈寅恪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和中研院史语所,奠定了任教清华、兼职史语所,拥有两个顶级学术机构学术资源的格局.1949年1月史语所迁台、陈寅恪南下广州任教前,陈寅恪拥有清华教授、史语所研究员的双重身份,凭借清华、史语所优厚的科研条件,学术上勇猛精进,二十年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声名影响,与他1926-1929年间工作单位的正确选择密不可分。
出处
《中国文化》
2018年第2期172-181,共10页
Chinese Culture
基金
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編號:14LS03)《陳寅恪與史語所相互關係考論》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