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析《淮南子》的“至情”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叶朗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讲到《易传》美学的"观物取象"时提到一个问题,就是近几年许多学者有这样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美学不同于西方美学的特点在于西方美学强调"再现"、模仿,而中国美学则重视"表现"、写意,由此形成了中西方两种迥然不同的美学体系。叶朗对这种看法是持反对意见的。关于中国美学是否重"表现"而轻"再现",我们没有定论。但不管是"再现"的艺术,还是"表现"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其中所充盈着的浓厚、真切的情感的确是区别于西方古代艺术的一个明显特征。刘纲纪在《艺术哲学》中说过:"中国古代的艺术哲学不是从"模仿",而是从情感的表现出发去观察艺术本质的。就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看,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艺术哲学是以情感的表现为核心的,虽然它从不否认艺术对现实的再现。"的确,中国古代美学历来有重视情感的传统,强调创作主体的情感与艺术之间的必然联系,强调"有感而发",形成了完备的"情感表现说"。而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编撰的《淮南子》在继承我国古代文论的"情感表现说"的同时加以发展。
作者 沈晓婷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
出处 《才智》 2016年第1期213-214,共2页 Ability and Wisd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孔尚任.桃花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 2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 3用,脱文.施昌东.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述评[M].北京:中华书局,1979.
  • 4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1997.
  • 5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96.
  • 6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 7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
  • 8[10]刘若愚:中国的文艺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26,154.
  • 9顾易生,蒋凡: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43.
  • 10伍蠡甫.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