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苦难、疼痛、创伤——余秀华的诗歌伦理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余秀华及其诗歌的迅速走红,已经成为一个文学事件。肩负农民、妇女、残疾人三重身份,余秀华诗歌不仅凭借对乡村牧歌式地歌颂,对日常生活的口语描述,并以其中苦难、创伤的诗歌伦理打动了读者大众。但是余秀华诗歌并非具有严肃意义上的救赎,而是诗歌与大众、资本的共舞,高潮过后必然难以为继。
作者
吴海洋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传播力研究》
2017年第2期24-28,共5页
Research on Transmission Competence
关键词
审美性
文学事件
创伤
升华
救赎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孙桂荣.
余秀华诗歌与“文学事件化”[J]
.南方文坛,2015(4):87-91.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张首映.
论新闻是新异存在者的感性显现[J]
.城市党报研究,2011(3):4-20.
被引量:1
2
《沈浩波:谈谈余秀华的诗歌和大众阅读口味》,http://book.ifeng.com/fukardshikan/detail_2015_01/20/1530820_1.shtml.
3
《徐敬亚谈当代诗歌:凶猛的余秀华与潜伏的有效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bc27a40102vcg8.html.
4
《余秀华:成名诗是标题党,更好的诗在以后》,http://hb.qq.com/a/20150201/008154.htm.
5
《余秀华走红网络外媒:草根群体的正能量》,http://sh.xinhuanet.com/2015-0l/26/c_133946967.htm.
6
《诗坛:不需要狂欢》,http://cul.history.sina.com.cn/zl/wenyi/2015-02-02/15591103.shtml.
7
http://cul.sohu.com/20150202/n408318974.shtml.
8
《“脑瘫诗人”余秀华离诺贝尔文学奖有多远》,http://wodd.huanqiu.com/hoff2015-01/5484806.html.
9
洪美恩.《<豪门恩怨>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见陆扬、王毅选编《大众文化研究》,183页,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10
邵燕君.
传统文学生产机制的危机和新型机制的生成[J]
.文艺争鸣,2009(12):12-22.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10
1
候登登.
娱乐之外——浅谈微信对当下文学的推进[J]
.开封大学学报,2016,30(1):26-28.
被引量:1
2
罗小凤.
论新媒体诗对“诗生活”方式的构建[J]
.社会科学,2017(3):174-182.
被引量:4
3
卢文超.
论艺术的物性与事性之关联[J]
.中国图书评论,2018,41(9):102-109.
4
陈雍.
从余秀华到范雨素看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学生态[J]
.文学教育,2019,0(1):135-137.
5
罗小凤.
“诗歌事件化”作为传播策略——论新媒体时代的“诗歌事件化”现象及其反思[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47-155.
被引量:6
6
刘川鄂,汪亚琴.
以疼痛抵达心灵的“直觉”书写——余秀华诗歌的艺术特质与价值辨析[J]
.南方文坛,2019(5):112-120.
被引量:3
7
孙桂荣.
乡土中国的表述与被表述——农村妇女“在地”写作与重建乡土叙事伦理[J]
.当代作家评论,2020(1):31-37.
被引量:4
8
刘欣,王贺.
碎片化·事件化·“枯燥”美学--论《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对现实生活的介入[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27-34.
9
苟鸣春.
余秀华诗歌的女性生存叙事[J]
.湖北社会科学,2022(2):115-122.
被引量:1
10
罗斌.
互联网时代的诗歌事件——工人诗人许立志诗歌在国外的传播分析[J]
.华中学术,2019(1):254-262.
1
刘娜.
从伊格尔顿《文学事件》中的语言观来看中国特色的文论构建[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7(10):166-167.
2
由小燕.
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挑战与机遇[J]
.知识经济,2017(21):122-123.
被引量:3
3
周志懿.
要深刻理解媒体的本质[J]
.中国传媒科技,2017,0(8):1-1.
被引量:2
4
刘欣.
韦勒克“文学史理想”之再思考[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94-99.
5
朱国华.
两种审美现代性:以郁达夫与王尔德的两个文学事件为例[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21(5):5-28.
被引量:6
6
曾德富.
曾德富陶瓷艺术作品[J]
.景德镇陶瓷,2017,27(4).
7
黄娟.
家训文化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建构探析--以汉阴沈氏家训为例[J]
.安康学院学报,2017,29(5):14-18.
8
于敏.
延安知识分子:三重身份的同一[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4):111-116.
9
曾军.
文本意义的“多源共生”[J]
.社会科学战线,2017(10):146-155.
被引量:3
10
宋珂.
幽默中的消解与建构——论冯小刚市民喜剧的艺术特色[J]
.宜春学院学报,2017,39(7):101-104.
传播力研究
201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