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前沿》
CSSCI
1999年第17期10-11,共2页
Theory Front
同被引文献6
-
1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教材讨论会在北京召开[J].哲学动态,1980(1):26-26. 被引量:3
-
2郭建宁(主持人).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专题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当代思考[J].河北学刊,2008,28(3):13-16. 被引量:28
-
3陈岸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初探[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3):179-182. 被引量:39
-
4孙熙国,路克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两个基本前提和两条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41-47. 被引量:29
-
5王国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82-85. 被引量:44
-
6郭建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6):20-27.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17
-
1韩庆祥,陈远章.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百年历程及经验[J].教学与研究,2021(5):5-15. 被引量:9
-
2杨海波.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83-88. 被引量:1
-
3李运祥,代莉.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之比较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2-105. 被引量:8
-
4黎林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与对策浅析[J].传承,2012(13):38-39.
-
5张小红.从主体视角论马克思主义的新大众化[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3(1):39-43.
-
6田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分期研究思路介评[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3,36(6):7-9.
-
7柳剑.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基本经验[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1):126-128.
-
8徐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及基本经验教训[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9(1):82-99. 被引量:2
-
9孙国时,盛海生.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述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4):32-37. 被引量:1
-
10徐瑾.高职院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讨[J].科教文汇,2018(26):87-88. 被引量:2
-
1田苗.筑牢党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政治底色[J].学习论坛,2016,32(10):8-10.
-
2桂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三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4):5-7. 被引量:2
-
3戚伟堂.努力创造四化时期新理论[J].当代青年研究,1985(6):6-6.
-
4郭建宁.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J].前线,2015(7):22-24. 被引量:1
-
5王顺生.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J].高校理论战线,2001(9):18-19.
-
6赵庆龙.浅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J].魅力中国,2011(1):131-131.
-
7付康.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0(12):199-201.
-
8沧南.试论当代中国哲学[J].求索,1985(3):26-33. 被引量:1
-
9郭湛.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定位[J].高校理论战线,2001(9):20-21.
-
10吴兆云.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中国传统哲学及其当代观照[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3(5):6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