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答辩随时主义与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之冲突
被引量:1
出处
《律师世界》
2003年第4期38-39,共2页
Lawyer World
同被引文献2
-
1[4]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Z]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
2[6]白绿铉. 日本新民事诉讼法[M].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
1杨瑞.论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缺陷[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3):148-150.
-
2赵淼,韩俊.举证时限制度探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S2):71-73. 被引量:1
-
3王实.对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评价[J].法学杂志,2003,24(1):31-33. 被引量:3
-
4赵东京,厚德顺.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几点思考[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3):107-109. 被引量:1
-
5张建权.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2):45-50. 被引量:2
-
6顾玉彬.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之救济方式的多元化初探——兼论民事举证时限制度中的证据失权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95-97. 被引量:2
-
7郭建勇.民事举证时限制度的价值[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03(3):53-55.
-
8王俊.关于简易程序答辩期的思考[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5(5):94-96. 被引量:1
-
9蒋学兵,马瑞东.论审前准备程序[J].山东审判,2004,20(6):55-57.
-
10赵祖发.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举证时限制度探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5(1):21-2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