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Study on the Situation and Perspective of Simulation Model on Carbon and Nitrogen Circulations in Agro-ecosystem
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9-41,共3页
World Agriculture
参考文献5
-
1陈天宝,万昭军,付茂忠,张红,张金灵,杨朝武,蒋小松.基于氮素循环的耕地畜禽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建立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91-195. 被引量:58
-
2马玉芳,蔡立群,张仁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2875-2880. 被引量:5
-
3胡立峰.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中的模型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30-8132. 被引量:3
-
4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韩建智.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49-17652. 被引量:11
-
5黄钰铃,罗广成,李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4):93-9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83
-
1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孙宏德,朱平,周宝库.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J].土壤通报,2004,35(4):401-407. 被引量:25
-
2杨永华,胡冬洁,诸大建.全球变暖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0(1):18-23. 被引量:2
-
3王立刚,邱建军,马永良,王迎春.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与翻耕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4,9(6):15-19. 被引量:49
-
4黄耀,杨兆芳,于永强,姜军,孙文娟.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研究:模型的建立[J].环境科学,2005,26(2):11-15. 被引量:12
-
5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坡耕地黑土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格局[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3):20-24. 被引量:21
-
6沈根祥,汪雅谷,袁大伟.上海市郊农田畜禽粪便负荷量及其警报与分级[J].上海农业学报,1994,10(A00):6-11. 被引量:158
-
7张婷婷,孙英男,李守义,柴璐,吴尚昆.CO_2-ECBM技术的环境效益评价模型研究[J].世界地质,2005,24(4):408-412. 被引量:6
-
8高崇升,杨国亭,王建国,张兴义.CENTURY模型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参数确定[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1):50-52. 被引量:20
-
9肖向明,王义凤,陈佐忠.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典型草原初级生产力和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J].Acta Botanica Sinica,1996,38(1):45-52. 被引量:74
-
10张俊,徐绍辉,刘建立,张佳宝.农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模型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3):85-88. 被引量:8
共引文献77
-
1冯智星,李珍珍,罗志荣,谢庆文,梁礼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综述——以顺德为例[J].广州环境科学,2013,28(3):4-9. 被引量:2
-
2刘汝亮,张爱平,李友宏,王芳,赵天成,陈晨,洪瑜.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稻田氮素淋失及平衡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5):947-954. 被引量:57
-
3付国楷,张驰,张智,张媛,郭旋,林洁.污染物在人工复合生态床中的迁移转化途径[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2(2):122-127. 被引量:1
-
4蔡松锋,黄德林.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技术减排的影响评价——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视角[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5(2):24-29. 被引量:4
-
5陈秋红.我国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22-21925.
-
6龙军,毛艳玲,张黎明,邢世和.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32-239. 被引量:10
-
7李松柏,苏冰涛.“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2,30(1):5-10. 被引量:11
-
8孟祥海,张俊飚,李鹏.中国畜牧业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5):556-560. 被引量:17
-
9汪张懿,宗良纲,褚慧,谢少华,杨旎,罗敏.有机肥分解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模拟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1):36-42. 被引量:21
-
10谷家川,查良松.皖江城市带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动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81-87.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455
-
1王学敏,刘兴,郝丽英,解宏图,张广娜,陈振华,张玉兰.秸秆还田结合氮肥减施对玉米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20,39(2):507-516. 被引量:61
-
2王立刚,邱建军.高产粮区农业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循环的模拟研究——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8(z1):31-35. 被引量:17
-
3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曹志强,邹德乙,孙宏德,朱平,周宝库.中国东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碳库的分布格局及其变化[J].土壤通报,2004,35(4):401-407. 被引量:25
-
4杨永华,胡冬洁,诸大建.全球变暖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7,0(1):18-23. 被引量:2
-
5谢军飞,李玉娥.DNDC模型对北京旱地农田N_2O排放的模拟对比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4):691-695. 被引量:25
-
6陈述悦,李俊,陆佩玲,王迎红,于强.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呼吸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9):1552-1560. 被引量:118
-
7邱建军,王立刚,唐华俊,李红,Changsheng Li.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66-1171. 被引量:59
-
8马军花,任理.冬小麦生育期农田尺度下土壤硝态氮淋失动态的数值模拟[J].生态学报,2004,24(10):2289-2301. 被引量:11
-
9王少彬,苏维瀚.中国地区氧化亚氮排放量及其变化的估算[J].环境科学,1993,14(3):42-46. 被引量:52
-
10王经民,吴钦孝,韩冰,戴夏燕.陕北黄土区土壤入渗模型的比较探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4):288-290.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18
-
1黄钰铃,罗广成,李靖.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氮循环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4):93-97. 被引量:5
-
2邓祥征,赵永宏,战金艳,韩建智.农田碳汇估算模型与应用研究述评[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649-17652. 被引量:11
-
3胡立峰.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中的模型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30-8132. 被引量:3
-
4高春雨,王立刚,李虎,邱建军.区域尺度农田N_2O排放量估算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316-324. 被引量:8
-
5马玉芳,蔡立群,张仁陟.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19(12):2875-2880. 被引量:5
-
6马玉芳,蔡立群,张仁陟.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模拟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9):1546-1554. 被引量:18
-
7陈天宝,万昭军,付茂忠,张红,张金灵,杨朝武,蒋小松.基于氮素循环的耕地畜禽承载能力评估模型建立与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191-195. 被引量:58
-
8张均华,刘建立,张佳宝.作物模型研究进展[J].土壤,2012,44(1):1-9. 被引量:14
-
9龙军,毛艳玲,张黎明,邢世和.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32-239. 被引量:10
-
10张赛,王龙昌.全球变化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35(1):4-9.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264
-
1张嘉琪,颜廷武,江鑫.价值感知、环境责任意识与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基于拓展技术接受模型的多群组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4):99-107. 被引量:22
-
2冯智星,李珍珍,罗志荣,谢庆文,梁礼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综述——以顺德为例[J].广州环境科学,2013,28(3):4-9. 被引量:2
-
3仇开莉,陈文德,彭培好,刘应平.沱江流域内江段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3,35(4):463-468. 被引量:2
-
4刘汝亮,张爱平,李友宏,王芳,赵天成,陈晨,洪瑜.长期配施有机肥对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产量和稻田氮素淋失及平衡特征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5):947-954. 被引量:57
-
5付国楷,张驰,张智,张媛,郭旋,林洁.污染物在人工复合生态床中的迁移转化途径[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32(2):122-127. 被引量:1
-
6蔡松锋,黄德林.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技术减排的影响评价——基于一般均衡模型的视角[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1,25(2):24-29. 被引量:4
-
7陈秋红.我国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22-21925.
-
8李虎,邱建军,王立刚,任天志.中国农田主要温室气体排放特征与控制技术[J].生态环境学报,2012,21(1):159-165. 被引量:32
-
9龙军,毛艳玲,张黎明,邢世和.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型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32-239. 被引量:10
-
10李松柏,苏冰涛.“生态贫民”对国家生态保护政策认同度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2012,30(1):5-10. 被引量:11
-
1“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与土壤固碳固氮”专题征文通知[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5):945-945.
-
2“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与土壤固碳固氮”专题征文通知[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8):1622-1622.
-
3李素丽,李志刚,孙倩.4种菊科植物与土壤间碳氮循环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408-13411.
-
4杜丽君.土壤CO_2的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13(3):114-117.
-
5“气候变化、温室气体减排与土壤固碳固氮”专题征文通知[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6):1126-1126.
-
6陈庆美,王绍强,于贵瑞.内蒙古自治区土壤有机碳、氮蓄积量的空间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699-704. 被引量:55
-
7于贵瑞,牛栋,王秋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J].资源科学,2001,23(6):10-16. 被引量:52
-
8李吉进,郝晋珉,邹国元,成春彦,王美菊.高温堆肥碳氮循环及腐殖质变化特征研究[J].生态环境,2004,13(3):332-334. 被引量:77
-
9徐彩丽,罗春乐,薛跃君,葛田田,王旭晨.山东省降雨和降雪中溶解有机碳、溶解无机碳和总氮的浓度变化及来源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16,36(2):658-666. 被引量:7
-
10水生植物与群落构建及其修复城市湿地的关键技术与应用[J].中国科技成果,2016,0(22):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