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7,共2页
People's Education
共引文献14
-
1肖晓艳,李燕月,刘吉平.聚苯胺及其导电阻燃涤纶的制备[J].合成纤维工业,2005,28(4):10-12. 被引量:1
-
2王金伟,周树德,张燕,方鲲,毛伟民.聚苯胺用量对镍粉/环氧树脂多功能复合材料分散行为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5,33(9):48-50.
-
3杨小敏,刘建平,汉京霞,夏坚.化学氧化法制备盐酸掺杂态聚苯胺乳液[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1):161-163. 被引量:8
-
4张连明,谢英男,詹自力,司慧涵,蒋登高.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7,25(2):13-15. 被引量:3
-
5吕新美,吴全富,米红宇,张校刚.低温合成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微管的电化学电容行为[J].物理化学学报,2007,23(6):820-824. 被引量:12
-
6张连明,谢英男,詹自力,司慧涵,蒋登高.聚苯胺的合成、表征及气敏性能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7,36(6):7-9. 被引量:4
-
7吐尼莎古丽.阿吾提,玛依努尔.阿不都热西提,古再丽克孜.阿不力孜,司马义.努尔拉.3,3′-二甲氧基联苯醌二亚胺与苯环和噻吩共聚物的金属配合物催化法制备及性质[J].功能材料,2009,40(4):588-590. 被引量:4
-
8聂景涛,郭敏,张梅,刁鹏.电沉积聚苯胺纳米线及其电化学性质[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32(4):494-498. 被引量:5
-
9熊绍良,温国明,苏育志.苯胺-邻甲苯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J].化学世界,2011,52(3):150-154. 被引量:2
-
10吕仁江,杨万丽,于海霞,殷广明.杂多酸掺杂聚苯胺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和导电性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1,31(3):62-6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53
-
1郑晓鸿.教育公平界定[J].教育研究,1998,19(4):29-33. 被引量:70
-
2李振村,梁伟国.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山东省寿光市教育均衡发展透视[J].人民教育,2002(3):8-13. 被引量:20
-
3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4):68-71. 被引量:64
-
4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27(3):16-28. 被引量:316
-
5耿建.《国富论》教育观点与“教育券”制度原则的思辨——兼对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理性批判[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72-75. 被引量:2
-
6郭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4):13-15. 被引量:15
-
7周作坤,王艳霞.建立“三级”教研网络 促进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7):17-19. 被引量:4
-
8[7]本报评论员.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则--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8-27.
-
9[8]引本报评论员.在积极发展中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二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8-29.
-
10[9]本报评论员.努力实现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三论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2-8-30.
引证文献12
-
1汪维民.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化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6(4):135-137. 被引量:9
-
2安方明.特色学校——英国教育改革的新举措[J].全球教育展望,2004,33(9):76-80. 被引量:4
-
3史湘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非经济因素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4(10):8-9. 被引量:8
-
4俞云峰.教育券: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6):76-79. 被引量:5
-
5叶宝华.有效教研机制:促进农村教师成长与教育均衡的“关键之举”[J].浙江教育科学,2008(1):32-34.
-
6吕琳.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1):175-176. 被引量:1
-
7丁生东.青海区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1):58-60. 被引量:1
-
8崔国涛,张聪.新时期基础教育校际师资均衡:本体、必要与可行[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77-181. 被引量:5
-
9李香娥.论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的应然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30(6):109-111. 被引量:2
-
10白贝迩.民族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现实路径[J].青海民族研究,2016,27(2):104-10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47
-
1史培军,尹卉芬,张晓燕,胡志强,王静爱.青海省地势对基础教育影响的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1-13.
-
2罗祖兵.教师轮校执教制度建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07(12):29-31.
-
3孙梦洁,王少君.从分配的角度论促进我国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政府责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4(2):24-26. 被引量:1
-
4汪丞,方彤.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对我国区域内师资均衡发展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05(4):59-62. 被引量:60
-
5汪丞.中日教师流动:比较与借鉴[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70-74. 被引量:23
-
6汪丞.中日中小学教师流动之比较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1):65-69. 被引量:35
-
7李方强.教育公平视野下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的构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7(1):9-12. 被引量:21
-
8许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对教育局长们的问卷调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3):62-65. 被引量:4
-
9朱超华,姚侃.建立教师流动制度,推进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从日本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中得到的启示[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4):53-55. 被引量:4
-
10李拉,张茂聪.县域教师流动制度:区域师资配置均衡化的重要保障[J].教育科学研究,2007(9):19-21. 被引量:13
-
1程绪权.浅议教师如何关爱“独坐生”[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6):22-22.
-
2齐国贤.努力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教育行为的转变[J].北京教育(普教版),1998(12):11-12.
-
3调整管理体制 增加经费投入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2(14):3-6.
-
4沈重子.努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J].小学数学教师,2003(1):51-56. 被引量:3
-
5马庆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3):204-204.
-
6流动儿童带给我们的思考[J].教育情报参考,2002(4):15-15.
-
7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2(9):22-24.
-
8山西省教育督导规定[J].山西教育(管理版),2002(19):4-6.
-
9杨秋生.新生入学心理状态的把握[J].林区教学,2003,0(9):18-19.
-
10印新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定位[J].文教资料,2005(4):11-12.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