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癫癎持续状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于癫持续状态 (SE)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所以重庆医科大学蔡方成教授曾在本刊1999年第 14卷第 1期以《对癫持续状态的新认识》为题 ,介绍了其定义、结局和病因 ,介绍了惊厥性SE的抢救及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 ,最后介绍了SE控制后是否需要长期抗癫药物治疗的问题。今年蔡教授受中华儿科学会急救学组邀请 ,为第 7届全国儿科危重症学术会议撰稿 ,在 1999年新认识的基础上 ,撰写了《SE的研究进展》。在本文中关于SE的定义 ,专家认为成人患者和 5岁以上儿童患儿 ,发生持续性全身性惊厥性癫发作 ,持续 5min或 5min以上 ,或两次或更多次的发作 ,发作间期无意识的完全恢复 ,超过 5min或 5min以上者。 5岁以下小儿仍以超过 3 0min为标准 ,对SE导致的脑损伤的发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并讨论了小婴儿SE发生率较成人明显为高、而病死率和致残率始终为低的原因 ,除引起SE的常见病因不同外 ,未成熟脑对惊厥性脑损伤有更强的承受和自我保护能力。蔡教授自己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个结论。本文深入讨论了诱发SE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对难治性SE的抢救 ,除简述了一、二线抗药物外 ,尚介绍了抗癫药物的静脉持续滴注 (cLV AEDs)的新药咪达唑仑 (MDL)和异丙酚 (PRO)等 ,同时提出 ,由于戊巴比妥钠 (
作者 蔡方成
出处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2-504,共3页 Journal of Applied Clinical Pediatr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

共引文献44

同被引文献76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